[发明专利]一种工业车间通风换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3445.0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孟新利;刘宗福;张心毅;刘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13/1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车间 通风 换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工业车间的空气污染问题,而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的通风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车间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存大量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质,导致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目前主要通过排风扇、风帽等措施进行通风换气,但由于上述措施没有进新鲜空气的进入,通风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工业车间通风换气装置,使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空气及时排出室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解决方案,通过设置在工业车间的屋顶和屋底之间的一种工业车间通风换气装置,将室外的新鲜空气通入室内,在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室外,完成通风换气过程。
设置在屋顶的寻风旋转体会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自动旋转,实时寻找屋顶周边环境的主导风向,将进风口对准主导风向,使新鲜空气通过进风口、进风管道和新风口从车间底部进入室内。由于室内废气带有一定的热量,会由下而上流动,而从车间下部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也会向上方流动,由于室内外的压力差,车间内空气会通过回风口、回风管道、出风口排入大气中。
一种工业车间通风换气装置,设置在工业车间的屋顶和屋底之间,它由寻风旋转体、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组成;
寻风旋转体设置在屋顶,引风扇及新风口设置在屋底。
寻风旋转体由迎风面、背风面和基座组成。迎风面上设有进风口,背风面上设有出风口,迎风面的面积小于背风面的面积,背风面设置在迎风面的背后,基座上设有旋转装置,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自动旋转,实时寻找屋顶周边环境的主导风向,将进风口对准主导风向。
进风系统由进风口、连接室内外的进风管道和设置在车间底部附近的新风口、引风扇组成;引风扇设置在进风管道的新风口。
出风系统由设置在车间上部的回风口、回风管道和出风口组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设置在屋顶的寻风旋转体会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自动旋转,实时寻找屋顶周边环境的主导风向,将进风口对准主导风向,使新鲜空气通过进风口、进风管道和设置在车间下部的新风口进入室内,还可以通过开启新风口的引风扇增加进风量。由于室内废气带有一定的热量,会由下而上流动,而从车间下部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也会向上方流动,由于室内外的压力差会通过回风口、回风管道和出风口排出室外,完成通风换气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增加了进风系统,有效提高了通风效果,经济实用。
2、本发明可根据设置在屋顶的寻风旋转体,在自然风的作用下,自动寻找屋顶周边环境的主导风向,将进风口对准主导风向,确保了通风换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寻风旋转体,2、迎风面,3、进风口,4、基座,5、进风管道,6、引风扇,7、新风口,8、回风口,9、回风管道,10、出风口,11、背风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实施例安装在高度是3.5米的生产车间。
本实施例由寻风旋转体1、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组成;
寻风旋转体1设置在生产车间的屋顶,引风扇6及新风口7设置在生产车间的屋底。
寻风旋转体1由迎风面2、背风面11和基座4组成。
迎风面2上设有进风口3,背风面11上设有出风口10,迎风面2的面积小于背风面11的面积,背风面11设置在迎风面2的背后,基座4上设有旋转装置。
进风系统由进风口3、连接室内外的进风管道5和新风口7、引风扇6组成;引风扇6设置在进风管道5的新风口7。
出风系统由设置在车间上部的回风口8、回风管道9和出风口10组成。
寻风旋转体1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可旋转体,可旋转体可以是棱柱体,圆柱体、8字形体或其他楔形柱体。
旋转装置由轴承和旋转轴组成,即基座上设有轴承,旋转轴设置在轴承上,寻风旋转体安装在旋转轴上。
新风口和回风口之间的距离为2--3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3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人造可收缩结构的医疗设备
- 下一篇:一种控制82B小方坯碳偏析的连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