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吸收性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3806.1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7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孙云;张锐;朱思洁;张静;颜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斌;张锐;朱思洁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L15/28;A61L15/26;A61L15/44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 |
地址: | 43006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性 医用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可吸收性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背衬以及设置在背衬上的聚合物基质层,所述背衬由聚氨酯、透明质酸、透明质酸盐、可吸收性脂肪族聚酯或聚羟基丁酸中的至少一种组成,聚合物基质层由聚丙烯酸、海藻酸、壳聚糖、水溶性聚酰胺、壳聚糖衍生物、聚赖氨酸或纤维素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组成,聚合物基质层上设置有药物层,所述药物层由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原、生长因子或抗生素中的至少一种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为聚羟基丁酸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基质层由壳聚糖组成。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性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取聚合物基质水溶液:选取聚合物基质,聚合物基质为聚丙烯酸、海藻酸、壳聚糖、水溶性聚酰胺、壳聚糖衍生物、聚赖氨酸或纤维素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利用选取的聚合物基质制备聚合物基质水溶液,聚合物基质水溶液中加入酸性物质和药物,制得的聚合物基质水溶液中聚合物基质的浓度为0.1%~2.5%,酸性物质的浓度为0.5%~5%,酸性物质为谷氨酸、乳酸、盐酸、乙酸或乙醇酸中的任意一种,药物与聚合物基质的质量比为1:1000~1:10000;
(2)将所制备的聚合物基质水溶液注入模具中:用于聚合物基质水溶液注模的模具的长度为60~70cm,宽度为9~21cm,所述模具具有3个腔室,腔室的高度为0.05~0.2cm,宽度为2~6cm;
(3)对模具中的聚合物基质水溶液进行冷冻:将装有聚合物基质水溶液的模具置入冻干机冻干室,所述冷冻过程包含有四个步骤,第一步为温度平衡过程,温度平衡过程中温度为20~25℃,平衡时间为2~5h;第二步为降温过程,以0.3~1.0℃/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2~10℃,并保持2~10℃的温度20~60min;第三步为降温延迟过程,以0.3~1.0℃/min的降温速率继续降温,当降温温度达到-5℃时,需要保持短暂的回温阶段,回温温度为-3~0℃,保持时间为3~5min;第四步为继续降温过程,以0.3~1.0℃/min的降温速率继续降温至-40℃,并在-40℃冷冻30~60min。冷冻完成后,得到冷冻材料;
(4)将冷冻材料进行冻干:在负压为-80~-20KPa 的环境中对冷冻材料冻干,冻干包含有四个步骤,第一步为快速升温阶段,温度由冷冻温度快速升温至0℃,升温时间为20~50min;第二步为延迟阶段,温度保持在0℃,延迟时间为400~600min;第三步为继续快速升温阶段,温度由0℃快速升温至35~40℃,升温时间为20~50min;第四步为继续延迟阶段,温度保持在升温温度35~40℃,延迟时间为1000~2000min;冻干完成后,得到聚合物基质海绵;
(5)将聚合物基质海绵进行后处理,制得可吸收性医用敷料:所述后处理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为致密化处理阶段,利用热熔法将聚合物基质海绵与背衬贴合,再采取热板压缩法,使聚合物基质海绵与背衬粘合,热板压缩法选用的温度为75~85℃,加压压力为0.5~0.6MPa,所得聚合物基质海绵的厚度为0.6~10mm,密度为0.1~0.5g/m3;第二步为预处理阶段,将聚合物基质海绵与背衬烘烤,烘干温度为75~80℃,烘干时间为0.25~0.5h。第三步为软化处理阶段,采用软化机器使聚合物基质海绵与背衬软化,制得可吸收性医用敷料,所得聚合物基质海绵的Gurley硬度值为2000~10000。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基质为分子量为150~300千道尔的壳聚糖,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80%~9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聚合物基质水溶液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聚合物基质水溶液进行减压脱泡,减压脱泡的压力为-8×105~3×105 Pa,脱泡时间为5~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斌;张锐;朱思洁,未经吴斌;张锐;朱思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38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