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翼式高楼救生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3978.9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3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余莉;杨雪;程涵;李少腾;陈潇;展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翼式 高楼 救生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气瓶气源推动旋翼运动,通过气动力减速下降的高楼救生装置,解决了目前高楼救生装备复杂、实际可操作性差的问题。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然而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危急情况,工作、生活在高楼上的人们便很难逃离。现有高楼救生设备主要有依托建筑外墙和迅速远离建筑物两种救生方式。依托外墙的有绳索式、链梯式、布袋式等几种形式,它们都需要依托建筑物,依靠下滑、攀爬等行为进行逃离,但这些装置都容易使火苗向上蔓延,强度难以保障,安全性受到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真正使用。另外一种高层救生装置不需要外墙支撑,主要是通过气动力实现人体减速的目的,主要有降落伞式,但这种方式高度损失大,40米以下的建筑物中,伞衣很难完全张满;且伞衣为柔性大面积织物,易和周围环境发生干扰,造成伞衣无法打开、出现钩挂或者破损,适用性并不高。通过旋翼旋转产生气动升力也可以达到减速下降的目的,但旋翼机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能耗高,一直未用于高楼救生。为解决当前高层建筑救生装置不实用、可靠性差的问题,需要提出和研究新颖的高楼救生方法和装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当前高层救生装置适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气动力实现减速、安全可靠易操作的高楼救生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翼式高楼救生设备,包括转动桨毂以及连接在转动桨毂上的旋翼,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旋翼的端部上端面设置有排气孔,在旋翼的内部还设置有与该排气孔连通的封闭式旋翼内腔,所述的转动桨毂具有一密闭的空腔,在空腔的侧面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封闭式旋翼内腔的输气管,在空腔的下端通过轴承联接件连接一连接管,在连接管的下端连接一气瓶,在气瓶的出气口设置有阀门,在所述的气瓶设有背带系统。
在所述的转动桨毂上还设置有滑轨式支撑杆,滑轨式支撑杆的另一端滑动的设置在旋翼上。
在所述的旋翼的下端面设置有滑槽,所述的滑轨式支撑杆设置在滑槽内。
所述的背带系统配有快卸锁。
本发明一种通过气体射流驱动旋翼运动的高楼救生设备。高压气瓶、连接管通过轴承联接装在水平旋翼下方,可调式阀门打开后,高压气瓶的气流进入转动桨毂,通过软管进入封闭式旋翼内腔,由旋翼翼尖处的几个侧向排气口排出,产生水平推动力,驱动旋翼转动。旋翼在转动过程中,产生一定升力,降低人体下降速度,达到安全落地的目的。在不工作时,气瓶阀门关闭,滑轨式支撑杆将旋翼收起,节省储存放置空间。高压气瓶外套织物式背带系统,方便被救人员穿戴,也方便提拿。
该救生装置与目前采用的外墙依托式救生方式相比,可迅速远离危险建筑物,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证;与弹射降落伞救生方式相比,没有建筑物的最低高度要求,且旋转直径小,不会像降落伞一样和周围环境发生勾挂干扰;与当前的气流喷气式旋翼结构相比,无需辅助动力,结构简单、易操作。本发明附有配重沙袋及气囊式缓冲鞋套,可适合不同重量级别的人群;同时还具有占地面积小,易穿戴携拿的优点。
本发明还可用于飞行娱乐、士兵突防等活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4 旋翼和转动桨毂连接图。
图5是图4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图4的仰视图。
图7本发明旋翼折叠原理图。
图中标号名称:1为旋翼、2为转动桨榖、3为滑轨式支撑杆、4为软管、5为铰链机构、6为轴承连接件、7为连接管、8为气瓶、9为阀门、10为背带系统、11为快卸锁、12为排气孔、13为封闭式旋翼内腔、14为滑槽、15为Z型橡胶油封、16为挡板、17为弹簧挡块、18为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采用概念性的经验公式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救生设备包括,包括气瓶8、转动桨毂2以及连接在转动桨毂2上的旋翼1,在旋翼1的下端面设置有滑槽,转动桨毂2上还设置有滑轨式支撑杆3,滑轨式支撑杆3设置在滑槽内。在旋翼的端部上端面设置有排气孔12,在旋翼的内部还设置有与该排气孔12连通的封闭式旋翼内腔13,转动桨毂具有一密闭的空腔,在空腔的侧面设置有连接至封闭式旋翼内腔13的输气管,气瓶8通过连接管7与封闭式旋翼内腔13连接,在气瓶8的出气口设置有阀门9,在气瓶设有背带系统10,背带系统10配有快卸锁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39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