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绸图案的生态打印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4339.4 | 申请日: | 201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祥;王勇;谢娟;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M5/00 | 分类号: | B41M5/00;B41M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绸 图案 生态 打印 | ||
背景技术
纺织是传统的人工密集型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纤维种类从单一的天然纤维发展到了现在的人造纤维,化学纤维,光导纤维,但真丝绸(真丝织物,简称 Silk)仍以其高雅,优异的触感等独有的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不少丝绸产品伴有或妙趣横生、或丰富多彩图案,更是锦上添花,让丝绸产品更具有生命力。然而至今为止,这些图案通常是通过手绘或喷雾,织造或绣等方法形成。虽然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如手绘可得到个性化和丰富多彩的图案,而织造可获得重复性良好的图案,并且生产效率高。但其共同特点是都需要染料:需要对丝线或织物进行染色或涂喷于丝绸,而染料的使用,不仅会增加生产工序,增加生产成本,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绸图案的生态打印法,无需染料,图案清晰整洁,不损伤丝绸织物,高效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丝绸图案的生态打印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打印机为光束细的激光打印机,打印线速度为200-1000 mm/s,档功率5-50W。
打印速度优选为300、600、900mm/s,相应的功率组合(Power 1 / Power 2)为:6.6/9.0,12.0/18.0 ,18.0/24.0 (W)。即打印速度为300mm/s时对应的最低和最高功率分别为6.6、9.0w。
附图说明
图1.丝绸激光生态打印时的微细结构电镜图(图中泥状物中的裂缝并非激光打印所致,而是事后保存过程中受外力作用下产生);所采用的显微镜为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Ultra Plus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Carl Zeiss NTS GmbH, Oberkochen, Germany);
图2. 丝绸激光打印前的结构(a,b)及其打印后典型碳化微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c) Power 1(d)Power 2;
图3.生丝的TG和DTA曲线。(a)氮气气氛,(b)空气气氛;用STA 409 P C/PG (NETZSCH, Germany)热量仪测定打印纸(丝绸:素绉缎,16姆米的,20/22的生丝),升温速率均为10℃ /min。
图4.热烤条件与效果。(a)热烤色块及其明度L*,(b) 文字样品;
图5激光生态打印时文字边界处纸的碳化微细结构。(a、c、e) Power 1、(b、d、f)Power 2。(白色虚线为打印的分界线,字母“P”的为经过打印的一侧,图中所用其它记号的意义同图1)。
具体实施方式
微细结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图1为丝绸激光生态打印时的微细结构电镜图,其中激光功率同行左低右高,同列上低下高(功率组合(Power 1 / Power 2)为:6.6/9.0,12.0/18.0 ,18.0/24.0 W;参见图4b),打印速度也是上低下高(依次是:300、600、900mm/s)。为了对比,图2(a, b)给出了没有经过热烤打印时SEM照片,图2(c, d) 例示了典型碳化微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从图1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生态激光打印时丝绸的碳化微细结构可为带小孔的泥状物(图中星号、简称泥状物)和条形疙瘩(宽箭头,简称疙瘩)两类。
就不同打印工艺参数而言,同为低功率打印(图1左侧各图),打印速度较快的两个样号才能观察到较为完整的纤维(图1 c、e 宽箭头),说明打印速度快,受热作用时间短,样品不容易被碳化(泥状化);就同一打印速度(图中同一行的照片)而言,图1左侧为疙瘩多,且多带有织物交织形成的沟槽,而图1右侧均为泥状物,而且基本上已经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带许多小孔的整体。这说明速度相同,功率越大,纤维碳化程度越高,泥状物越多。而且碳化程度受功率的影响要比打印速度更大一些(图1b、d、f);相反,疙瘩主要分布在激光功率底的样号中(图1c、e)。对于疙瘩之间存在的沟槽(图2a、c、e),由图未经处理的丝绸本身的结构照片图2(a, b)可知,这是样品本身因经纱和纬纱交织时而成的空隙,并非是由于碳化分解所致。由此可推测到丝织物在激光作用下碳化过程如下:首先是从分布在表面生丝开始融化,形成膨大的疙瘩,随着激光功率或打印时间的增加,融化向纵横方向发展,最终融合成分布有小孔的平整的泥状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4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器
- 下一篇:电缆端头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