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嫁接苗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6401.3 | 申请日: | 2013-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0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姜凯;王秀;邹伟;冯青春;范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嫁接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嫁接苗生产线。
背景技术
嫁接是植物的一种人工营养繁殖方法,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现有技术在工厂化嫁接育苗生产中,通过机械嫁接装置剪切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并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
然而,现有技术对于不适合机械嫁接的秧苗嫁接成功率低,容易造成秧苗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嫁接苗生产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秧苗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嫁接苗生产线,包括:接穗苗传送装置、呈转盘型的接穗苗分配装置以及嫁接苗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接穗苗传送装置,用于承载从接穗苗上切削得到的待嫁接接穗苗,并将所述待嫁接接穗苗输送至所述接穗苗分配装置;
所述接穗苗分配装置,用于承载所述接穗苗传送装置输送的所述待嫁接接穗苗,并以垂直所述接穗苗分配装置的中心线为轴旋转;
所述嫁接苗传送装置,用于承载将所述待嫁接接穗苗嫁接到待嫁接砧木苗上得到的嫁接苗,并将所述嫁接苗输送至所述愈合室进行愈合。
本发明提供的嫁接苗生产线,通过人工切削接穗苗得到待嫁接接穗苗,通过人工切削砧木苗得到待嫁接砧木苗,并将待嫁接接穗苗嫁接到待嫁接砧木苗上得到嫁接苗,由于采用了人工切削和人工嫁接,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秧苗,包括不适合机械嫁接的秧苗,提高了秧苗嫁接的成功率,避免了秧苗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嫁接苗生产线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嫁接苗生产线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接穗苗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接穗苗分配装置以及嫁接苗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接穗苗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接穗苗转盘的仰视图;
图7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嫁接苗传送装置输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嫁接苗生产线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生产线可以包括:接穗苗传送装置11、呈转盘型的接穗苗分配装置12以及嫁接苗传送装置13,其中:
接穗苗传送装置11,用于承载从接穗苗上切削得到的待嫁接接穗苗,并将待嫁接接穗苗输送至接穗苗分配装置12;
接穗苗分配装置12,用于承载接穗苗传送装置11输送的待嫁接接穗苗,并以垂直接穗苗分配装置12的中心线为轴旋转;
嫁接苗传送装置13,用于承载将待嫁接接穗苗嫁接到待嫁接砧木苗上得到的嫁接苗,并将嫁接苗输送至愈合室进行愈合。
具体的,待嫁接接穗苗为人工切削接穗苗得到的枝或芽,并人工放置在接穗苗传送装置11上的。其中,可以在接穗苗传送装置11附近设置人工切削区域,工人可以在该区域内对接穗苗进行切削。接穗苗可以通过输送带、推车、移动架等输送到接穗苗传送装置11附近的人工切削区域,便于工人对接穗苗进行切削以及将切削得到的待嫁接接穗苗放置在接穗苗传送装置11上。
接穗苗传送装置11将承载的待嫁接接穗苗输送至接穗苗分配装置12,接穗苗分配装置12可以呈转盘型,其上承载接穗苗传送装置11输送的待嫁接接穗苗。呈转盘型的接穗苗分配装置12周围可以设置人工嫁接区域,工人可以在该区域内进行嫁接操作。接穗苗分配装置12以垂直接穗苗分配装置12的中心线为轴旋转,接穗苗分配装置12周围人工嫁接区域的工人可以从旋转的接穗苗分配装置12上获取待嫁接接穗苗,嫁接到人工切削掉砧木苗的枝或芽得到的待嫁接砧木苗上,得到嫁接苗。其中,人工嫁接可以采用嫁接夹或套管等。工人将嫁接后得到的嫁接苗放置在嫁接苗传送装置13上,嫁接苗传送装置13将放置在上面的嫁接苗输送至愈合室进行愈合。其中,砧木苗可以由输送带、推车、移动架等装置输送至人工嫁接区域。
本实施例提供的嫁接苗生产线,通过人工切削接穗苗得到待嫁接接穗苗,通过人工切削砧木苗得到待嫁接砧木苗,并将待嫁接接穗苗嫁接到待嫁接砧木苗上得到嫁接苗,由于采用了人工切削和人工嫁接,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秧苗,包括不适合机械嫁接的秧苗,提高了秧苗嫁接的成功率,避免了秧苗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6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