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三维模型典型化算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7034.9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4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毛波;伍之昂;曹杰;杨风召;毛彦妮;赵慕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最小 生成 三维 模型 典型化 算法 | ||
1.一种基于最小生成树的三维模型典型化算法,其方法实现过程的特征具体如下:基于三维模型间的距离,产生模型间最小生成树;通过对最小生成树的分割,获得具有线性分布特征的三维模型链;在三维模型链基础上,实现典型化操作,降低三维模型数量提高可视化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描述的基于最小生成树的三维模型典型化算法,其模型最小生成树的生成方式特点在于:首先模型间距离为三维距离,即充分考虑模型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其次,模型间距离为模型所有几何特征之间的最近距离,即充分考虑模型本身的大小;最后,模型间距离考虑模型的语义距离,即如果模型之间被网格(如水网、路网)分割,则模型间距离为无穷大。在此距离定义基础上,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获取模型的最小生成树。该树的节点为三维模型,边的权重为模型间距离,模型之间被网格分割,则删除其间的边。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描述的直线型模型链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分解度数超过2(有3条以上边相连的)节点,获取三维模型的链式分布,再通过检测链中的大角度拐点(超过45%),将链式结构分解为直线型三维模型链,本专利中的直线型为近似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描述的三维模型链典型化算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选择模型链中距离最近的两个模型,将其中最小包容盒(Minimum Bounding Box)的模型删除,并移动剩余模型使得其间的距离比与原模型相同。通过迭代的典型化操作,从实现减少模型数量,提高可视化效率的三维模型综合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财经大学,未经南京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703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C卷材地板
- 下一篇:去亚甲基小檗碱在制备降血脂药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