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标签的社会化物联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7639.8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3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梁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0023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标签 社会化 联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标签的社会化物联网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与移动终端的普及,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逐年递增,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全国拥有智能手机或移动终端(主要包括Android操作系统或iOS的设备)已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社交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有的物联网系统更多是基于射频卡RFID技术,应用于有形货品,主要体现在生产、仓储物流、盘点等应用服务,而目前缺少真正能够应用于公共社会中的物联网系统,这是本领域一直在探索并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智能手机或移动终端的全民普及,目前也已满足了实现社会化物联网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即每个人拥有方便的标签采集工具和快速访问互联网的方法,因此,若能提供一种社会化物联网系统,将线下原子生活与线上比特生活连为一体,这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商务的行为模式,也减少了对纸张或能源的消耗,以及更符合倡导绿色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标签的社会化物联网系统,能够让所有事物用标签进行标识,充分发挥了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将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连为一体,从而使得资源分享更顺畅,使得标签数据的互动更快速、便捷,且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基于标签的社会化物联网系统,包括:标识对象、标签、标签发行方、标签使用者和用户端,其中,
标识对象,包括有形标识对象和无形标识对象;
标签,用于关联标识对象的信息描述,包括特征码、渠道编码和对象编码,特征码用于描述标签发行方,渠道编码为标签使用者名称、标签品牌和标签应用服务名称的缩写,对象编码用于将唯一的标识分配给标识对象;
标签发行方,用于通过标签管理系统分发、管理标签,确保标签的唯一性,并为每一个标签建立标签资料库,标签资料库用于保存标识对象的信息描述;
标签使用者,通过客户端软件连接互联网,向标签发行方申请标签,然后将标签关联到被标识的标识对象,并通过客户端软件向标签管理系统更新标识对象的信息描述,以及对标签访问的权限进行设置;
用户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客户端软件和互联网采集并识别标签,以及对标签进行操作。
所述标签管理系统包括标签发行模块、安全管理模块、标签资料库管理模块、标签检索模块、第三方开放接口和用户账户管理模块,所述标签发行模块用于分发标签,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标签访问权限,所述标签资料库管理模块用于保存标识对象的信息描述。
所述标签通过标签载体储存标识对象的信息描述,所述标签载体包括射频卡、Wifi热点、蓝牙热点、二维码、短信、语音、网址或文字标签。
所述用户端通过客户端软件连接互联网,获得标签的信息描述,并进行保存、评论、收藏、分享或互动。
所述有形标识对象包括人、产品或地点,所述无形标识对象包括服务、事件或观念。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能够对所有事物用标签进行标识,包括有形对象和无形对象,让生活中所有值得关注的对象都可以拥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唯一标识号,且标签的展示方式多样化,不局限于RFID射频卡,还可以结合二维码、无限热点技术等都可以作为标签的展示载体,从而让更多人可通过普通的移动终端设备读取标签,并通过无线互联网访问或更新标签资料库信息;
2.建立了线下原子世界与线上比特世界的桥梁,普通用户可以接触或非接触方式获得对象的标签,并通过持有的移动终端上的客户端软件将标签发送给服务器,从而可以快速获得被标签对象的详细信息,使得普通用户可实现类似浏览器收藏夹的功能,只不过收藏的不是网页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同时,普通用户还可以对标签关联的对象进行评论或分享,且数据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资料信息库;
3.帮助人们拓展社交网络,通过本系统可让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或能互相需求匹配的人在各种公共场合(例如机场候车点、地铁车厢、活动派对上),通过各种方式明示个人标签,结合客户端软件自动匹配关系,从而实现各种拓展人脉关系的机会;
4.更安全更可靠,通过互联网的云计算系统可以储存用户个人数据,从而无需担心个人设备丢失造成隐私泄露或账户信息丢失,基于该特性还可将标签运用于敏感数据交换或小额电子支付等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梁,未经宋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76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桑椹果浆冻干片及工艺
- 下一篇:聚碳酸酯多元醇以及从其制得的聚氨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