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热刀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8164.4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6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朱凯旋;高大勇;邱本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8/02 | 分类号: | A61B18/02;A61B1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热刀。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传统的手术切除,创伤大,出血多,病人恢复慢,住院时间比较长。放疗和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和免疫细胞一同杀灭。传统疗法不仅成功率不高,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大部分人丧失劳动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冷热刀,以实现减小对病人的创伤,且适用于治疗不同时期的肿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冷热刀,包括:由刀柄、刀杆和刀壳组成的本体、绝热套、刀头、第一热电偶、射频热疗天线、氩气管道、节流喷嘴和气体回流腔;其中:
所述刀壳环绕于所述刀杆和所述刀头的外围;
所述刀杆一端与所述刀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刀头连接;
所述氩气管道位于所述刀杆内;
所述节流喷嘴一端与所述氩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刀头内;
所述绝热套镶嵌于所述刀杆非治疗段的内围;
所述氩气管道与所述镶嵌在所述刀杆内围的绝热套形成的空闲空间为气体回流腔;
所述射频热疗天线从所述刀头中穿出一部分;
所述第一热电偶设置于所述刀头内。
优选地,所述冷热刀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氩气管道外的鳞片。
优选地,所述冷热刀还包括第二热电偶和加热丝;其中:
所述第二热电偶设于所述绝热套上;
所述加热丝镶嵌于所述绝热套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氩气管道为中间呈螺旋状两端直的钛合金管。
优选地,所述刀柄由聚四氟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制成。
优选地,所述射频热疗天线由钛合金或铜合金制成。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冷热刀,通过采用射频热疗天线对肿瘤组织进行加热,与传统的氦气加热相比,射频热疗天线能够把肿瘤组织加热到更高的温度,且由于射频热疗天线的波长较长,对组织的穿透能力强,热量能够渗透到更深的肿瘤组织,因此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氩气对肿瘤组织进行冷冻治疗时,在冷热刀的非治疗段通过在刀杆内围镶嵌绝热套,可以有效的减少氩气管道与刀杆外围的热交换,从而有效地避免氩气在非治疗段受热体积膨胀造成氩气管道内压强增大,,也保护了冷热刀非治疗段周围的组织不被冻伤,使得手术的创伤小、无副作用、费用低、患者恢复快、无需住院、能够随治随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冷热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冷热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冷热刀,以实现减小对病人的创伤,且适用于治疗不同时期的肿瘤。
如图1所示,一种冷热刀,包括:由刀柄101、刀杆102和刀壳103组成的本体、绝热套104、刀头105、第一热电偶106、射频热疗天线107、氩气管道108、节流喷嘴109和气体回流腔110;其中:
刀壳103环绕于刀杆102和刀头105的外围;
刀杆102一端与刀柄101连接,另一端与刀头105连接;
氩气管道108位于刀杆102内;
节流喷嘴109一端与氩气管道108连接,另一端位于刀头105内;
绝热套104镶嵌于刀杆102非治疗段的内围;
氩气管道108与镶嵌在刀杆102内围的绝热套104形成的空闲空间为气体回流腔110;
射频热疗天线107从刀头105中穿出一部分;
第一热电偶106设置于刀头105内。
具体的,氩气管道为钛合金管。
具体的,刀柄由聚四氟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制成。
具体的,射频热疗天线由钛合金或铜合金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81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