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非平衡定态的稳定性判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8270.2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7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黄跃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压缩 制冷系统 平衡 稳定性 判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非平衡定态稳定性判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非平衡定态的稳定性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世界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能源的消耗急剧地增长,导致环境的日益污染。建筑能耗是能源消费构成的重要部分,占相当大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已占到能源消耗总量的35%~40%,在我国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25%以上。我国建筑能耗中,约有80%的能耗用于采暖、通风及空调应用,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用制冷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建筑空调用制冷系统已是创造室内舒适环境、保证生产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制冷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总是受到外部和内部各种各样的扰动影响,例如负荷的波动、环境条件的改变、系统参数的变化等。如果系统不稳定,当它受到扰动时,系统中各物理量就会偏离其稳定工作点,并随时间推移而发散,即使扰动消失了,也不能恢复原来的稳定工作状态。制冷系统在受到扰动后,通过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系统各状态参数不发生周期性或随机性振荡,能够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称为制冷系统具有稳定性。而制冷系统不稳定,通常表现为制冷剂流量、系统各处制冷剂压力和温度、蒸发器出口空气或水的温度等参数发生周期性或随机性振荡。制冷剂侧流动的不稳定性将造成以下后果:不稳定流动使变频制冷系统中部件产生有害的机械振动和噪声,不稳定流动将干扰控制系统;不稳定流动将会影响局部的传热特性和局部热应力,影响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非平衡定态的稳定性判定方法,能够及时快速的判断制冷系统的非平衡定态的稳定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非平衡定态的稳定性判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测定工质与高温热源间换热器的传热系数α,工质与低温热源间换热器的传
热系数β,计算出传热系数比b,所述传热系数比的计算公式为:
第二步,测量低温热源的温度TL,通过已知的制冷率R,计算出无量纲制冷率R*,所述无量纲制冷率的计算公式为:
第三步,根据物理意义可以得出(如果温差x-TH将是负值,没有物理意义),由于传热系数比b,无量纲制冷率R*,工质与高温热源间换热器的传热系数α和工质与低温热源间换热器的传热系数β,工质的比热容C均为正值,代入特征值公式计算出特征值λ1、λ2,得到λ1、λ2为负值,所述特征值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82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吹扫装置的烟气冷凝器
- 下一篇:一种FC游戏控制器的USB转接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