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吸尘器吸管的密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08866.2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M.科德斯;S.科德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希尔罗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00 | 分类号: | A47L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志明;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吸尘器 吸管 密封 系统 | ||
一种用于在可伸缩的吸尘器吸管的内管与外管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系统(1),其包括至少一个环形的由第一种材料构成的基体(2)。一种密封系统(1),其确保尽可能的密封,同时吸尘器吸管可简便地操作,其实现方式为,在基体(2)上设置有环形的由第二种材料构成的密封体(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可伸缩的吸尘器吸管的内管与外管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环形的由第一种材料构成的基体。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多种设计的吸尘器吸管,其长度可通过内管相对于外管的移动来调节。内管和外管形成在例如吸尘器的底部喷嘴和抽吸软管之间的抽吸通道。通过吸尘器来引起负压,该负压在底部喷射上引起抽吸效果。为了防止在工作状态下有附随空气进入到抽吸通道中,并进而提高吸尘器的能效,需要对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过渡区域进行密封。在此,内管在外管内部伸展。
内管外轮廓通常大致相应于外管内轮廓,从而仅留有一个小的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必须予以密封。在此始终都要求必须在尽可能密封的情况下以较小的代价和简单的方式使得内管相对于外管进行移动,以便不会有损于吸尘器吸管的操作性。由现有技术已知的用于吸尘器吸管的密封系统在此具有缺点:要么不能达到对系统密封性的要求,要么无法充分地保证对吸尘器吸管的简便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提出一种密封系统,其确保尽可能的密封,同时吸尘器吸管可简便地操作。
该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在基体上设置有环形的由第二种材料构成的密封体。该密封体设置在基体上,从而基体与密封体形成一个结构单元。无论基体还是密封体,都为环形设计,这意味着,它们相对于其纵向延展至少部分地具有环形封闭的轮廓。除了圆形轮廓外,还可以为密封体和基体规定任何封闭的轮廓,其中带有平面区域的椭圆形轮廓或圆形轮廓是优选的。
基体垂直于其轮廓具有一长度,使得基体在装配状态下至少部分地相对于内管或外管的中轴线同轴地伸展。基体在其内圆周上优选具有梯段,使得密封系统可插到内管上。因而在装配状态下,密封系统特别是基体至少部分地在内管外圆周上伸展,进而在内管与外管之间伸展。留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间隙优选至少部分地被基体的材料填充。在这种情况下,基体用于当内管在外管内部移动时实现稳固。通过基体还确定了内管与外管之间的最小间距。基体优选还用作拉出防止件,由此使得内管不会不经意地从外管拉出。
密封体用于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过渡区域―环形间隙―的密封,使得不会有附随空气经由环形间隙进入到吸尘器吸管的抽吸通道中。通过密封体能补偿外管的尺寸误差,具体为,密封体柔性地贴靠在外管内圆周上。
基体和密封体由不同的材料―用于基体的第一种材料和用于密封体的第二种材料―制成,从而相应的材料能各自适应于构件―密封体或基体―的功能。“不同的材料”仅仅意指这些材料是不同的,但可以来自同一材料组类或上位材料组。因而基体和密封体例如可以由两种不同的弹性体制成。这些材料的组分略微不同就足够了,其中按照本发明,如果例如为基体规定一种单纯的材料,且为密封体规定相同的但其中分散有颗粒的材料,则这也算是材料不同。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针对密封系统的不同构件使用不同的材料,由此使得每个构件都适应于其在密封系统内部的主要功能,从而保证几乎彻底的密封,同时在吸尘器吸管伸缩时可轻易地操作。
根据第一种设计,已表明有利的是,密封体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基体的外圆周上。密封体安置在环形基体的外表面即外圆周上,从而密封体至少部分地在基体的外圆周上伸展。在装配状态下密封体沿吸尘器吸管的轴向伸展的距离―密封体的宽度―小于基体的同向伸展距离―基体的宽度,其中密封体的宽度大致等于基体宽度的1/3。密封体优选设置于基体的端部区域中,优选设置于基体的在插到内管上的装配状态下背离内管的端部区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希尔罗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费希尔罗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88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