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点伺服压力机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8976.9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柯尊芒;鹿新建;方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26 | 分类号: | B30B1/26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2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压力机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机传动机构,具体是一种双点伺服压力机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闭式双点压力机,多采用高滑差电机带动飞轮、离合器/制动器驱动垂直方向布置的2~3级齿轮传动,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滑块的往复直线运动,由于内部齿轮众多,加之依靠偏心齿轮产生所需的设计行程,因此安置传动系统的上横梁高度尺寸大。为提高冲压效率,需要在传动系统中布置多连杆机构(实现冲压时滑块速度降低,回程时速度提高),造成传动系统进一步复杂。当需要缩小行程(如50mm以内)以适应快速冲压需求时,由于传动系统中过多的齿轮,噪音进一步提高,滑块运动过程中惯性力较难平衡,因此机床结构适应性差。由于常规电机只能是整周旋转模式,不能够适应多种冲压工艺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点伺服压力机传动机构,该机构结构简单,上横梁高度小,速度提高后,噪音明显低于传统结构,冲压时间长,冲压速度较低,同时回程速度显著提高,有利于提高冲压件质量以及冲压效率。另外,当滑块速度提高后,能够平衡滑块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双点伺服压力机传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传动轴、齿轮箱、小齿轮、大齿轮、内连杆、驱动杆、左右曲轴/左右偏心轴,两台伺服电机固定在齿轮箱上,齿轮箱安装在上横梁内部,两台伺服电机通过传动轴上的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通过安装在其内的齿轮销带动内连杆摆动,内连杆通过安装在驱动杆中的连杆销带动驱动杆旋转,驱动杆两侧同时驱动左右曲轴/左右偏心轴旋转,左右曲轴/左右偏心轴横向布置,驱动左偏心轴和右偏心轴时,于左右偏心轴两轴端安装反向平衡装置,包括偏心套、配重块、副连杆和副连杆销,偏心套安装在偏心轴轴端,通过副连杆、副连杆销带动配重块上下往复运动。
本发明双曲轴/偏心轴横向布置,减小了上横梁高度;通过伺服电机驱动齿轮箱(一级齿轮传动),再通过齿轮箱左右两侧同时驱动偏心轴/曲轴,实现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滑块的直线往复运动,齿轮箱中仅有一对齿轮,结构简单,当速度提高后,噪音明显低于传统结构;一级齿轮传动中的大齿轮内置双曲柄机构,实现冲压时速度降低,回程时速度提高,可进一步提高冲压速度,从而提高效率,同时降低了冲压时的扭矩;当机床行程增大时,只需要更换曲轴,当行程缩小到50mm以内时,也可将曲轴更换为偏心轴,同时在偏心轴端加装反向平衡装置,降低惯性力,能够保证滑块运动过程中惯性力的平衡。伺服电机的作用是实现转速的可控,能够提供多种工作模式,相较于只能是整周旋转模式的常规电机,采用伺服电机能够适应多种工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两台伺服电机1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机板4上,左右两侧的电机板4通过螺钉分别连接到齿轮箱6两侧上,齿轮箱6通过螺钉安装在上横梁11内部,盖板5安装在齿轮箱6上,防止润滑油甩出。伺服电机1通过涨套2或键与传动轴3连接,将变速旋转运动传递到传动轴3上,传动轴3通过安装在电机板4中的调心滚子轴承9实现支撑。因涨套2具有使用寿命长,强度高,涨套2依靠摩擦传动,对被连接件没有键槽削弱,也无相对运动,工作中不会产生磨损等优点,本发明优选伺服电机1通过涨套2与传动轴3连接。一对齿轮装在齿轮箱6中,小齿轮7通过键8装在传动轴3上、通过传动轴3上的轴肩及隔套10实现轴向限位。小齿轮7带动大齿轮17绕安装在齿轮箱6中的偏心压盖27的几何中心旋转,大齿轮瓦26安装在大齿轮17的内孔中,与偏心压盖27接触。大齿轮17与偏心压盖27的内侧圆台同轴,内侧圆台与偏心压盖27的孔不同轴。大齿轮17通过安装在其内的齿轮销19带动内连杆20摆动,内连杆20的摆动通过安装在驱动杆24中的连杆销23带动驱动杆24旋转,内连杆20通过连杆瓦甲21和连杆瓦乙22分别与齿轮销19和连杆销23接触。驱动杆瓦25安装在偏心压盖27上,与驱动杆24接触。驱动杆24两侧通过花键或键同时驱动左曲轴14和右曲轴18旋转。左曲轴14和右曲轴18分别与安装在上横梁11中的中铜瓦16、安装在轴承座12中的侧铜瓦15接触,实现支撑。轴承座12通过螺钉安装在上横梁11上,挡盖13安装在轴承座12外侧,防止润滑油外溢。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当曲轴行程减小时,如50mm以内,需将左曲轴14、右曲轴18更换为左偏心轴28、右偏心轴29。左右偏心轴28,29与偏心套30通过螺钉连接,并借助于左右偏心轴28,29中的圆台实现定位。偏心套30可实现对左右偏心轴28,29的回转平衡。偏心套30通过副连杆32驱动安装在配重块31中的副连杆销35实现配重块31的上下往复运动,平衡主滑块快速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力。副连杆32通过副连杆瓦33和圆柱滚子轴承34分别与偏心套30和副连杆销35接触。配重块瓦37安装在配重块31中,与通过螺母39安装在上横梁11和罩壳36之间的导柱38接触,实现对配重块31的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导向,罩壳36将副连杆31等零件封闭起来,防止润滑油外泄及灰尘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89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金属外观的PVC复合板材
- 下一篇:应用于浇口剪切的斜臂式取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