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淋球菌NG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9076.6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戴立忠;邓中平;李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欧颖 |
地址: | 410012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淋球菌 ng 检测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淋球菌(NG)检测试剂盒,具体是一种基于荧光PCR的NG-DNA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奈瑟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eae,NG)1879年由Neisser发现,俗称淋病双球菌或淋球菌,是引起人类淋病的致病病原体,属奈瑟菌属。淋球菌(NG)有严格的人类寄生性,对人体有较强的适应和侵袭能力,其主要致病物质包括菌毛、外膜蛋白、蛋白酶、脂多糖等,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之一。NG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感染,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衣物或马桶等间接感染,还可以通过产道感染分娩时的胎儿。
淋病是世界上发病人数较多的性病之一,估计每年世界的患病人数大约有1亿;在美国,据保守的估计,每年至少发生100万例患者。我国在解放后不久淋病基本消灭,但是从1977年起淋病死灰复燃,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报告病例数迅速攀升,至九十年代中期达到高峰,此后其发病水平开始缓慢回落,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近年来,淋病的发病水平又呈上升的势头,在性传播疾病中位居前列。
由NG感染引起的疾病是性传播疾病中的一种重要疾病,由于NG感染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如何快速、准确的进行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淋球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分离培养法、涂片镜检法、免疫学方法、基于PCR技术的检测方法等。分离培养法的操作简单,特异性较高,被认为是诊断淋球菌的“金标准”,但是培养耗时比较长,同时敏感性较低,可能因病原微生物的量过少,或接种后病原微生物不成活而延误病情。涂片镜检法简便易行,价格低廉,但其特异性受取材、涂片、染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且镜下淋病双球菌极易与其他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混淆,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吸附试验和免疫胶体金技术,操作简单且灵敏性优于培养法。近年来,聚核酶链式反应(PCR)法渐渐显现了其在检测上的优势,荧光PCR技术是基于传统PCR技术并结合光谱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更灵敏,更特异,更精确的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结果准确,重复性高,能动态反应患者治疗前、后病原体动态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且整个过程中避免了传统PCR需后处理的问题,减少了污染。
定量PCR的出现,打破PCR只能定性的局面,其中荧光定量PCR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低污染率、实时监测等特点,可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检测结果,并及时地了解病情及预后。
运用PCR技术进行检测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核酸的提取和核酸的扩增检测。
目前国内临床上主要采用煮沸法对淋球菌的核酸进行提取,具体是先将分泌物样本浓缩、洗涤,再加裂解液,煮沸,高速离心,取上清为模板;该方法核酸提取过程较复杂,样本处理耗时长,且在处理样本时,经过煮沸裂解、高速离心富集DNA等多个步骤,样本中的DNA存在损耗,尤其对于高浓度的样本,裂解不充分、富集不完全,会造成DNA的大量丢失导致样本定量偏低,同时由于采用了水浴或金属浴的高温加热步骤,容易造成气溶胶污;另外,对于浓缩这一步,不同厂家的浓缩效果不一样,有的可以看到沉淀,有的无法看到,能看到沉淀是因为该步骤将核酸与蛋白都浓缩了,这样会导致后面加入裂解液时很难充分混匀;无法看到沉淀的则使操作者无法确定吸弃上清时会不会吹打到核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90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翻板闸门的底轴分段连接装置
- 下一篇:清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