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多环稠合螺吲哚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9337.4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2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纪顺俊;汪顺义;王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10 | 分类号: | C07D48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毅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多环稠合螺 吲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多环稠合螺吲哚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环稠合螺吲哚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J. Bonjoch, D. Sole, Chem. Rev. 2000, 100, 3455),(G. W. Gribble, Heterocyclic Scaffolds II: Reac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Indoles 2010, Vol. 26,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比如:tabersonine (I) 和 akuammicine (II)是该类生物碱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如下化学式。
通过调研已有文献,我们得知Miranda课题组报道了一个通过Ugi四组分反应得到的a-酰胺基酰胺,然后在铜催化下进一步发生分子内氧化偶联反应,以37%-93%的产率得到多环稠合螺吲哚化合物(L. E. Kaim, L. Grimaud, X. L. Goff, M. Menes-Arzate, L. D. Miranda. Chem. Commun. 2011, 47, 8145)。马课题组报道了以含有吲哚骨架的羰基酰胺为原料,在二-(三甲基硅基)-氨基锂和分子碘作用下,发生氧化偶联和分子内环化反应,以20%-87%的产率得到得到多环稠合螺吲哚化合物(F. Fan, W. Xie, D. Ma, Org. Lett. 2012, 14, 1405)。Eycken报道了利用含有吲哚骨架和炔基官能团的a-酰胺基酰胺为原料,通过金催化的分子内环化反应非预期地得到了多环稠合螺吲哚化合物(S. G. Modha, A. Kumar, D. D. Vachhani, J. Jacobs, S. K. Sharma, V. S. Parmar, L. V. Meervelt, E. V. V. Eycken,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7, 9572)。
因此,多环稠合螺吲哚类化合物的新型合成方法的开发一直是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多环稠合螺吲哚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备多环稠合螺吲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不同种类的苯甲醛(1.0mmol)、丙二腈(1.2mmol)和吲哚乙基异腈(1.0mmol)以及无水乙醇2mL,在室温下搅拌,TLC检测反应完全。
步骤2)反应结束后,减压除去溶剂,以乙酸乙酯、石油醚为淋洗剂柱层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不同种类的苯甲醛包括苯甲醛,3-甲基苯甲醛,3-溴苯甲醛,3,4-二氯苯甲醛,4-甲基苯甲醛和4-氟苯甲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反应原料简单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无需任何催化剂和添加剂;操作步骤简便,高产率和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多环稠合螺吲哚类化合物。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详细给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制备多环稠合螺吲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不同种类的苯甲醛(1.0mmol)、丙二腈(1.2mmol)和吲哚乙基异腈(1.0mmol)以及无水乙醇2mL,在室温下搅拌,TLC检测反应完全。
步骤2)反应结束后,减压除去溶剂,以乙酸乙酯、石油醚为淋洗剂柱层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不同种类的苯甲醛包括苯甲醛,3-甲基苯甲醛,3-溴苯甲醛,3,4-二氯苯甲醛,4-甲基苯甲醛和4-氟苯甲醛。
实施例1:
1、在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苯甲醛(1.0mmol)、丙二腈(1.2mmol)和吲哚乙基异腈(1.0mmol)以及无水乙醇2mL,在室温下搅拌,TLC检测反应完全。
2、反应结束后,减压除去溶剂,以乙酸乙酯、石油醚为淋洗剂柱层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93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