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冲裁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9441.3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2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谭克杰;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44 | 分类号: | B26F1/44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张一鸣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冲裁模具。
背景技术
薄膜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由于其在厚度这一特定方向上尺寸很小,只是围观可测的量,而且在厚度上由于表面、界面的存在,使物质连续性发生中断,由此使得薄膜材料产生了与块状材料不同的独特性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消费者对于产品耐用性的要求标准提高,一般物品、汽车、家电、消费型电子产品等的外壳,除了在外壳表面涂装高光泽的表面以及多变的彩色图案外,对于前述涂装及图案的耐磨性及耐化学性亦相当讲究。然而,以热固化树脂作为耐磨性及耐化学性的硬质保护壳时,常会于外壳的弯曲部形成裂缝,其耐磨性及耐化学性能低劣。
为达到外壳表面的耐磨性及耐化学性,且不易于外壳的弯曲部形成裂缝的要求,现有技术多以装饰性薄膜代之,大部分的薄膜需经一次局部成型、二次冲裁成型制成,其二次冲裁成型所使用的冲裁模具如图1所示,由底板和设于该底板上、由复数个模具本体排列而成的模具组构成。但是,经成型模具冲压成型的薄膜大多成卷曲形态,尚需要人工排废、裁边后才能使用,所以薄膜的制程长、产能低,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效率、品质及产品优良率的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薄膜冲裁模具,通过结构的改进,薄膜的制程短、产能高,提高产品品质及合格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薄膜冲裁模具,包括底板和设于该底板上、由复数个模具本体排列而成的模具组,所述薄膜冲裁模具还包括与所述模具组在薄膜的进给方向上前后设置的裁刀,所述底板上对应于所述裁刀的位置设有供所述裁刀往复运动的导向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裁刀和模具组之间的间距为3~5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具本体的四周围设有模刀,所述裁刀高于所述模刀0.2~0.5mm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具组由8个模具本体排列而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在模具组的前端设有裁刀,且裁刀高于模刀0.2~0.5mm设置,冲切薄膜时,模刀和裁刀同时工作,同步切断薄膜,从而不再需要后续的人工排废与裁边,薄膜的制程短、产能高,提高产品品质及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薄膜冲裁模具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附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底板;10、导向槽;2、模具组;20、模具本体;3、裁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附图1、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薄膜冲裁模具,包括底板1和设于该底板1上、由8个模具本体20排列而成的模具组2。
所述薄膜冲裁模具还包括与所述模具组2在薄膜的进给方向上前后设置的裁刀3,所述底板1上对应于所述裁刀3的位置设有供所述裁刀3上下往复运动的导向槽10。
本实施例中,所述裁刀3设于所述模具组2的前方3mm处。
所述模具本体20的四周围设有模刀,所述裁刀3高于所述模刀0.3mm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在模具组的前端设有裁刀,且裁刀高于模刀0.3 mm设置,冲切薄膜时,模刀和裁刀同时工作,同步切断薄膜,从而不再需要后续的人工排废与裁边,薄膜的制程短、产能高,提高产品品质及合格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9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