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雾度元件的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0324.9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7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仁智;潘政晟;黄大晋;康宙煜;洪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5 | 分类号: | G09F9/3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勍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元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雾度元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工艺与材料方面的不断改良,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幅提升,进而大量应用于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或其它用途。
显示装置的发光模块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一侧,且可分为直下式与侧向式。在侧向式发光模块中,可包含光源、导光板及数个导光元件。光源以发光二极管光条为例,设置于导光板的侧边,以发出光线由导光板的一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各导光元件分别为条状的散射材料,例如是白色油墨,并涂布于导光板的一底面上。其中,导光板经由全反射引导光线由两侧传递至中央,而导光元件的功能在于破坏光线的全反射,以导引光线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并射向显示面板,以显示影像画面。
然而,当光线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向显示面板时,出光面上的光线形式为亮暗间隔交错排列的斜直线图形,而显示面板上具有条状交错的遮光层(即不透光黑色矩阵),如图1所示,图1中显示的直条纹M为光线通过遮光层所形成,而斜条纹N为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亮暗交错排列的斜直线光线所形成,会使射出显示面板的光线出现光学绕射的干扰现象而出现干涉条纹,如图1的区域A(区域A只标示一条干涉条纹,图1中其余干涉条纹未标示),亦即出现俗称的迭纹(Moiré)现象,造成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降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发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可改变出光光形,并破坏干涉条纹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具有雾度元件的显示装置,利用在显示面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其中之一侧设置一雾度元件,改变出光光形并破坏干涉条纹,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发光模块以及一雾度元件。发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相对而设,且发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多数个导光元件及一第一发光单元。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及两相对的侧面。导光元件设置于两相对的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入光面。雾度元件设置于显示面板与导光板之间,雾度元件的雾度值介于1%至10%。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之后,经由导光板及导光元件的导引,将光线以亮暗交错排列的形式由导光板的两相对的侧面的其中之一导出,并经由雾度元件将导出的光线分散。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发光模块以及一雾度元件。发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相对而设,且发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多数个导光元件及一第一发光单元。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及两相对的侧面,导光元件设置于两相对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侧,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入光面。雾度元件设置于显示面板远离导光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之后,经由导光板及导光元件的导引,将光线以亮暗交错排列的形式由导光板的两相对侧面的其中之一导出。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面板、一发光模块、一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发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相对而设,且发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板、多数个导光元件及一第一发光单元。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及两相对的侧面。导光元件设置于两相对的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入光面。高分子分散液晶层设置于导光板将光线导出的侧面上,利用电压调控使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内的液晶方向改变,使高分子分散液晶层具有雾度值介于1%至40%。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迭纹现象的示意图。
图2A~2C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B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偏光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4C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偏光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5A、5B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2、3、4:显示装置
10、10’:显示面板
20:发光模块
30、31、32:雾度元件
33:高分子分散液晶层
40:背光模块
110:第一偏光板
120:第二偏光板
130:显示单元
210、210’:导光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0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