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态防爆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0771.4 | 申请日: | 2013-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6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昀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78 | 分类号: | H03K17/78;H03K17/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防爆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电子开关,特别涉及到一种电子防爆开关。
背景技术
当前,电子开关得到广泛应用,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电子无触点开关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可运动的触头部件,导通和关断时不出现电弧或火花,动作迅速,寿命长,可靠性高,适合防火、防爆、防潮等特殊环境使用。
中国专利公告号2107736U公开了一种“无触点防爆开关”,由干簧管通过限流电阻联接在交流可控硅的控制极G和阳极A之间,由旋转钮通过穿棒带动永久磁铁变换位置,用以控制干簧管的接触和分离,达到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或截止,使开关回路接通或打开,开关在分合时无火花产生。该实用新型虽然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点,但其应用的干簧管为触点开关,干簧管的玻璃壳体容易破裂,当干簧管的玻璃壳体破裂时,将使开关损坏或不能作防爆开关使用,并且干簧管还存在可靠性差的缺点。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565202Y公开了一种“零电压无触点防爆开关”的实用新型专利,由半导体器件压力传感器、限幅电路、电压跟随器、比较器、触发器、耦合器、过零检测电路和电力电子元件组成,通过按压电陶瓷使它输出一个电压信号,经限幅电路将其信号电压限定到0.7V 以内用来触发开关开启和关闭,实现了控制回路和负载回路无触点控制。该实用新型采用压力信号触发,解决了在控制电路中依然有机械触点的弊端,但存在的缺点是电路容易产生误触发,因为压电陶瓷具有非常敏感的特性,可以将声波和微弱的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雷声、车辆噪声及地面振动所产生的信号幅度将使电路的比较器难辨真伪,因此,该开关容易受到干扰而造成误开启或误关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不易损坏、不会产生误开启或误关闭的无触点防爆开关,适合防火、防爆、防水等特殊环境使用。
本发明的一种固态防爆开关,主要由开关面板(11)、光控组件(12)、按钮(15)、滑杆(17)、螺旋弹簧(14)、线路板(1)、电子元件和后罩(10)组成,其中,光控组件(12)和电子元件安装在线路板(1)上,线路板(1)安装在后罩(10)内,后罩(10)安装在开关面板(11)上;开关面板(11)的中心有圆孔,开关面板(11)的内侧有用于安装后罩(10)的螺孔;光控组件(12)呈长方体结构,光控组件(12)上有红外线发射孔(6)、红外线接收孔(8)和方孔滑槽(7),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呈直线对应设置,方孔滑槽(7)在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的之间垂直穿过,在红外线发射孔(6)内安装红外线发射管(VD4),红外线发射管(VD4)指向红外线接收孔(8),在红外线接收孔(8)内安装红外线接收管(VD5),红外线接收管(VD5)朝向红外线发射孔(6);按钮(15)和滑杆(17)连为一体,按钮(15)为圆体结构,按钮(15)从开关面板(11)的中心圆孔伸出,滑杆(17)为方体结构,滑杆(17)伸入到光控组件(12)的方孔滑槽(7)内,使滑杆(17)的前部插入到红外线发射孔(6)与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滑杆(17)的前部有透光孔(13),透光孔(13)与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错位设置,当按下按钮(15)时,透光孔(13)与红外线发射孔(6)和红外线接收孔(8)呈直线同位,使光线通过,当按钮(15)恢复原位时,滑杆(17)的不透光杆体隔在外线发射孔(6)与红外线接收孔(8)之间,阻挡光线通过;螺旋弹簧(14)为按钮(15)的复位弹簧,螺旋弹簧(14)安装在滑杆(17)的后部,螺旋弹簧(14)的压缩行程在滑杆(17)的尾端至光控组件(12)的端面之间;
安装在线路板(1)的电子元件包括:整流二极管a(VD1)、整流二极管b(VD2)、稳压管(VD3)、降压电阻(R1)、限流电阻(R2)、释放电阻(R3)、傍路电阻a(R4)、傍路电阻b(R5)、驱动电阻(R6)、降压电容器(C1)、滤波电容器(C2)、脉冲电容器(C3)、抗干扰电容器(C4)、D触发器(IC)、三极管(VT)和双向可控硅(VS),红外线发射管(VD4)和红外线接收管(VD5)的管脚引线连接到线路板(1)上,电路的连接方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衢州昀睿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0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