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1231.8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3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峰;陈静宜;谢慧慧;鞠兴荣;高瑀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财经大学;王立峰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A23L1/20;A23L1/09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张慧清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大豆 多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特别是涉及食用油提取产生废弃物的利用,更为具体的说是涉及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溶性大豆多糖具备水溶性和成膜性,有望在制备肠溶胶囊中部分取代褐藻胶。关于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有的研究了在中性pH值条件下从热水中提取,如Takahashi等人从大豆子叶中用中性热水提取大豆多糖,得率为38%;有的在碱性条件用热水提取,如Kawamura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在热水中加入草酸铵和0.5%NaOH溶液,提取的大豆多糖得率为32%。有的还添加了络合剂,在酸性条件下提取。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大豆多糖多为水不溶性,必须要用氯乙酸对其结构进行化学改性从而获得可溶性多糖。同时,由于其研发的基础多是大豆子叶或其他部位。
因此,传统的提取方法具有提取率不高,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难于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传统技术当中原料成本高、提取率低、工艺复杂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制备方法,所述水溶性大豆多糖是以豆皮、豆粕为原料,将水不溶性多糖经酶法改性后,分离、纯化得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取脱脂大豆(豆粕)粉碎,加入10~30倍的纯水,调节pH至11,在40~60℃的温度条件下浸取2~3次,每次浸取1~2小时,合并浸取液,离心、过滤,取滤渣;向滤渣中加入20倍重量的碱性蛋白酶提取液,其中碱性蛋白酶的含量不低于3g/L,调节pH至9~11,在40~55℃的条件下浸提1~2小时,过滤,取浸提液;向浸提液中加入3倍体积量的质量分数10%的次氯酸钠溶液,调节混合溶液pH至10~11,在室温下搅拌至溶液颜色不再加深,离心,弃去上清液,收集沉淀;沉淀用95%的乙醇和丙酮洗涤,室温下沥干,得到水溶性大豆多糖粗品;
将水溶性大豆多糖粗品充分溶解于水中,采用sevag法除去蛋白,离心,得到上清的水溶性大豆多糖液;向上清的水溶性大豆多糖液中加入3~5倍体积的95%乙醇,静置,至不再有沉淀析出;离心、过滤,弃去上清液,收集沉淀;沉淀用95%的乙醇和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得水溶性大豆多糖,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
所述制备步骤中还独立地优选以下任意一种或者多种优选条件:
(1)取脱脂大豆(豆粕)粉碎,过筛,所述筛子为20目以上;
(2)向粉碎后的脱脂大豆(豆粕)中加入20倍的纯水;
(3)脱脂大豆(豆粕)的浸取温度优选为50℃;浸取时间优选1.5小时;
(4)碱性蛋白酶提取液的浸取温度优选为50℃,浸提时间优选为1.5小时;
(5)浸提液与10%的次氯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搅拌时间至少为40分钟。
所述sevag法为向水溶性大豆多糖粗品的水溶液中加入1/5体积量的氯仿和1/15体积量的正丁醇,振荡20~30分钟。
所述离心的优选转速为3000~4000r/min。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制备食用油后的废弃部位豆皮、豆粕等,通过酶解改性、提取、纯化、干燥直接得到水溶性的大豆多糖,并且经过苯酚-硫酸比色法检测,利用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率高、纯度高。本发明制备方法设计合理,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适应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除非特别声明,所用试剂、容器以及设备等均为普通市售产品,所用检测方法为行业内通用检测方法。
本发明中用于多糖粘度测量的仪器为乌氏粘度计。
本发明中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并以葡聚糖为标准品,通过葡聚糖标准曲线测定原料中以及制备终产品中大豆中多糖的含量计算大豆中的多糖含量;
葡聚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财经大学;王立峰,未经南京财经大学;王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1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3D眼镜
- 下一篇:太阳能热水器进出水管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