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轮摩托车或电动三轮车的前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1577.8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3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袁和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和凯 |
主分类号: | B62K25/08 | 分类号: | B62K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轮 摩托车 电动三轮车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上用的配件,特别是一种三轮摩托车或电动三轮车的前减震装置,属于摩托车配件方面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前减震装置如专利号:201220041267.1,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前悬挂装置,属于摩托车前悬挂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上联板、方向柱和下联板;所述上联板和下联板均固定连接在前叉焊合上,所述前叉焊合的末端铰接安装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与下联板之间的前叉焊合上固定安装有减震器支架,所述减震器支架与连接杆之间设有减震器总成,以三轮摩托车行驶方向为正方向,所述前叉焊合设置于所述减震器总成的前方。又如本人发明的专利号为201120145340.5的专利,一种三轮摩托车前减震装置,两个前叉管上部设置有呈“V”形的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所述的支耳呈月牙形;减震摇臂的前爪上的轴承孔与前叉管下部的护套通过螺栓轴连接,减震摇臂的后爪上的孔与车轮中轴穿连,所述的前爪安装在护套的内部,为了使前爪与护套上的螺栓轴及轴承在连接时有足够的油量,在前爪上设置有注油孔,所述的减震摇臂呈“W”形。
以上专利在生产和使用中,还存在不少结构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以下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或电动三轮车的前减震装置,一种三轮摩托车或电动三轮车的前减震装置,包括前叉管(1)设置在减震器总成的前方,其特征在于:在前叉管(1)上安装有有特殊角度的方向柱孔的上连板(7)、下连板(5),在上连板(7)与下连板(5)之间的方向柱孔内安装有有特殊角度的方向柱(6)。
在下连板(5)前方采用双向收紧口的方式与前叉管(1)收紧连接。
在前叉管(1)末端焊接有悬挂导力爪连接一体件(13),在悬挂导力爪连接一体件(13)内安装有能与悬挂导力爪(14)连接的轴与轴承件。
在悬挂导力爪(14)与下连板(5)之间的前叉管(1)上部套焊有桥式连接紧固架(2),所述的桥式连接紧固架(2)由连接架(3)两侧的衬套组成,在桥式连接紧固架(2)后侧焊接有减震器支架(4),在减震器总成下部的减震器油缸(12)上套有台阶调解器(11)。
在减震器总成与悬挂导力爪(14)之间连接有减震泥瓦一体连接架(17),减震泥瓦一体连接架(17)下部的U形槽与减震器总成连接,减震泥瓦一体连接架(17)上部与泥瓦(15)连接;在减震泥瓦一体连接架(17)的内侧焊接有制动定位块(18),制动定位块(18)与车轮上的制动器咬合。
所述的悬挂导力爪(14)呈仰C形。
所述的减震泥瓦一体连接架(17)下部呈U形,弯度后上部呈T形。
本发明提高了整车的美观性,安全性,减震性能,舒适性和承载性,广泛应用于三轮摩托车及电动三轮车的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前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前叉管、悬挂导力爪连接一体件、悬挂导力爪、减震泥瓦一体连接架、泥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悬挂导力爪、减震泥瓦一体连接架的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减震器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叉管、2桥式连接紧固架、3连接架、4减震支架、5下连板、6方向柱、7上连板、8大灯支耳、9大灯、10仪表、11台阶调解器、12减震油缸、13悬挂导力爪连接一体件、14悬挂导力爪、15泥瓦、16关节轴承、17减震泥瓦一体连接架、18制动定位块、19粉末件衬套、20钢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轮摩托车或电动三轮车的前减震装置,属于摩托车及电动三轮车前减震的技术领域,以三轮车行驶方向为正方向。所述的前叉管1设置在减震器总成的前方。包括有特殊角度的方向柱孔的上连板7和有特殊角度的方向柱孔的下连板5。在上连板7与下连板5之间的方向柱孔内安装有方向柱6,所述的方向柱6上部与上连板7用螺丝连接,方向柱6下部与下连板5焊接。
在上连板7与下连板5之间的前叉管1上用镙丝固定有大灯支耳8,在大灯支耳8上安装有大灯9。在上连板7上安装有仪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和凯,未经袁和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15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食盐卤化工艺的分层多通道提取设备
- 下一篇:一种茉莉花香型鼻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