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井液用超低渗透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3189.3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5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周风山;宛胤伯;李天奇;王焕娜;刘锋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9K8/03 | 分类号: | C09K8/03;C09K8/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刘冬梅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液用超低 渗透 封堵 油层 保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钻井液用超低渗透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钻井液用超低渗透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包含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
矿物纤维类材料,10~50份,优选20~40份
木质素纤维材料,10~50份,优选20~40份
沥青纤维,0~5份,优选1~4份,
低软化点沥青粉,20~60份,优选25~55份,
纤维素改性淀粉,5~10份,优选6~8份,
褐煤树脂,0~5份,优选1~4份,
超细碳酸钙,0~5份,优选1~4份,和
改性剂,2~8份,优选3~6份,
其中,改性剂包含以下两种组分:
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
②水溶性硅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其特征在于,矿物纤维类材料、木质素纤维材料和沥青纤维构成的纤维材料为25~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木质素纤维材料选自楠木粉、刨花粉和榆树皮粉等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类材料选自海泡石绒、纤维水镁石和纤维蛇纹石等矿物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其特征在于,在改性剂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水溶性硅油的的重量比例为:1~8:1~10,优选1~3:1~5,更优选1~2:1~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软化点沥青粉是指软化点低于150℃,优选低于130℃,更优选软化点为60~120℃的沥青粉,优选低软化点沥青粉为氧化沥青、复合沥青粉之一或两者任意比例形成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水溶性硅油(OSO-W)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例形成的混合物,所述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优选为Span20、Span40、Span60或Span80,所述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优选为Tween20、Tween40、Tween60或Tween80。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钻井液用超低渗透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的方法,所述钻井液用超低渗透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包含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
矿物纤维类材料,10~50份,优选20~40份
木质素纤维材料,10~50份,优选20~40份
沥青纤维,0~5份,优选1~4份,
低软化点沥青粉,20~60份,优选25~55份,
纤维素改性淀粉,5~10份,优选6~8份,
褐煤树脂,0~5份,优选1~4份,
超细碳酸钙,0~5份,优选1~4份,和
改性剂,2~8份,优选3~6份,
其中,改性剂包含以下两种组分:
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
②水溶性硅油,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量低软化点沥青,并置于平面上或容器内,
(2)向低软化点沥青表面喷洒改性剂,并不断进行翻搅,
(3)将步骤(2)中所得物料置于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转入干混机中,优选通过抽泵转入,
(4)向步骤(3)中所得物料中加入其他组分,进行干混,优选干混20min-2小时,优选30min-1小时,然后出料,任选将其装袋保存。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木质素纤维材料选自楠木粉、刨花粉和榆树皮粉等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类材料选自海泡石绒、纤维水镁石和纤维蛇纹石等矿物纤维;
所述低软化点沥青粉为氧化沥青、复合沥青粉之一或两者任意比例形成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改性剂包含以下两种组分:
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
②水溶性硅油,
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水溶性硅油的重量比例为:1~8:1~10,优选1~3:1~5,更优选1~2:1~3,
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Tween系列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例形成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之一的方法制得的钻井液用超低渗透封堵防塌油层保护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31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