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浆孔内射浆管长度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3264.6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5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焰;王磊;董际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7/00 | 分类号: | G01B17/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浆 孔内射浆管 长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灌浆孔内射浆管长度测量装置,涉及基岩或混凝土灌注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按照灌浆规范规定:“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孔内射浆管出口距孔底不得大于50cm”,超过此标准是违规现象,会影响到灌浆质量。长期以来,测量灌浆孔内射浆管的长度有两种方法(包括混凝土灌浆孔):一是用皮尺逐根量测,再依次逐根安装到孔内;二是在灌浆过程中暂停灌浆,将已安装到孔内的射浆管全部提出,用皮尺逐根量测完成后再逐根下放安装到孔内。前者施工繁琐,后者多用于质检部门的抽查。停止灌浆进行抽查,带来的问题是:“提出”和“下放安装”需要大量的时间,不仅加大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影响工效,而且有可能因耽误时间过久造成浆液凝固不能继续灌浆的事故,尤其在百米以上的孔深遇到抽查要求时,更是如此。
本发明“原位测量孔内射浆管长度方法”,主要为解决后者,即质检部门的抽查在”不提出、下放安装“的状态下,如何测量灌浆孔内射浆管的长度,并使其工序简单、快捷,数据准确不影响灌浆质量,不造成孔内事故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灌浆孔内射浆管长度测量装置,解决质检部门的抽查射浆管在不提出灌浆孔外、位于孔内下放安装的状态下,如何测量灌浆孔内射浆管长度的问题。该测量装置测量工序简单、快捷,数据准确且不影响灌浆质量,不造成孔内事故。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灌浆孔内射浆管长度测量装置,射浆管的顶部固定有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采集分析装置,所述射浆管的上方位置设有一自动激振源。
所述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自动激振源为便携式超磁震源。
本发明一种灌浆孔内射浆管长度测量装置,改变了长期以来质检部门测量灌浆孔内射浆管的长度靠“提出灌浆孔外、位于孔内下放安装”的被动手段。同时也可改变用皮尺逐根量测射浆管的长度,再依次逐根下发安装到孔内的原始办法。使测量工序更加简单、快捷、数据准确,提高了工效,降低了造成孔内事故的机率。通过自动激振源的激振,有利于获取准确的波形曲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灌浆孔内射浆管长度测量装置,射浆管2的顶部固定有传感器3,传感器3通过数据线4连接采集分析装置5,所述射浆管2的上方位置设有一自动激振源6。自动激振源6是测试时候置于射浆管2上部,激振后撤离。所述采集分析装置5具备信号放大、滤波、A/D转换、记录、处理等功能。所述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自动激振源为RSM-RBR型便携式超磁震源。
工作原理:
射浆管2的长度检测采用应力反射法进行测定,该方法的基本理论依据为一维杆件的弹性应力波反射理论。在射浆管2顶部激发弹性应力波,所产生的应力波将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将产生声波的反射和透射。当弹性应力波传波到射浆管底部时,由于射浆管和射浆管底部的浆液存在波阻差异,将产生反射波回到射浆管顶。根据反射波的走时和射浆管中的应力波传播速度就可以采用式(1)确定出射浆管的长度L,射浆管中的固结波速可在现场已知长度的射浆管上进行标定。
----------------------(1)
式中: vc为射浆管中固结波速;t为应力反射波的双程走时。
多次进行激振,获取多条统一性好的波形曲线。通过对波形曲线的分析,能准确获取射浆管3长度。全长射浆管长度检测最关键的因素是:要确定固结速度和获得清晰可见的底端反射。固结速度需要提前在现场同类型、同批次已知长度的射浆管上事先进行标定获取。
实施步骤:
射浆管2装入固结灌浆孔1中,传感器3固定于射浆管2顶部,传感器3通过数据线4连接于采集分析装置5。使用自动激振源6对射浆管2激振,采集分析装置5获取波形曲线,并通过分析得到射浆管2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未经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3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