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茶组培苗繁殖用生根培养基及其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3610.0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9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越秀;潘新建;周其新;张运斌;赵忠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 组培苗 繁殖 生根 培养基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性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茶组培苗繁殖用生根培养基及其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榨取的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对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已被联合国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同时,茶油的副产品茶枯和茶壳可通过综合利用提取茶皂素、磨制抛光粉和发酵高蛋白饲料等,油茶果壳可生产活性碳和提取鞣料等,因此油茶的附加值高。另外,油茶适应性广、耐瘠薄,是南方低山、丘陵和岗地很好的经济林树种之一,且不与粮棉争地,具有一年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被林农称为“铁杆庄稼”、“绿色油库”。因此,发展油茶产业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食用油长期依赖进口、供需紧张的局面,同时油茶的经济效益高,可增加农民的收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
油茶种苗的繁育主要采用扦插育苗、芽苗砧嫁接和低产林高头换接等无性繁殖技术措施。然而,由于受到油茶优良品种无性系繁殖材料资源有限的限制,加上苗木培育时间长、苗木繁殖系数低等因素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培育出大量优良无性系苗木,以满足油茶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迫切需求提供一种繁殖系数高、移栽成活率高的油茶组培苗的繁殖方法。
目前,关于油茶组培苗的繁殖研究较为前沿的报道有名称为“油茶离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毕方铖等,经济林研究,第22卷第2期,第5~9页,2004年)的科技文献,其公开了以油茶优良无性系湘林4号的茎段、幼胚、子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诱导繁殖,茎段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3.0mg/L+NAA1.0mg/L对芽进行诱导,诱导率达到83.33%;继续原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得到丛生芽,对于幼胚和子叶,附加激素2,4~D2.0mg/L+KT1.0mg/L诱导,将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转到附加6-BA3.0mg/L+NAA0.05mg/L和6-BA2.5mg/L+IAA1.5mg/L的培养基上诱导出不定芽,诱导率达到90%以上,且进一步公开了将无菌苗在MS+NAA7.0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最适,但采用其公开的培养基进行诱导生根获得的再生苗大多只有一条主根、须根很少,组培苗移栽后生根困难,难以成活,因此,其实质上并未能获得能够移栽成活的组培苗。同时,其所配置的诱导培养基中的6-BA、IAA的浓度较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诱导生芽的效果并不好。
另外,名称为“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苗高效生根方法”(CN102007867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油茶无性系组培苗高效生根方法,包括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过程,其中壮苗培养后,需在植物激素IBA1000~4000ppm的溶液中浸泡预处理5~10s,然后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有根系的油茶组培苗。采用该方案虽然能够获得油茶组培苗,但是试验研究表明,每次无菌苗进行生根接种前都必须更换新的IBA溶液对其进行浸泡,用于浸泡无菌苗的溶液不能重复使用,否则无菌苗极容易发生大面积的感染,造成无菌苗死亡和原料的浪费。同时,其提供的用于继代培养的培养基只能促进无菌苗进行增殖,而无法促进无菌苗生长(壮苗),因此在其后续阶段还需要进行壮苗培养,使得整个组培苗繁殖的工时长。另外,其初代培养中的芽诱导率和生根培养过程中的生根率还是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茶组培苗繁殖用生根培养基,提高油茶无菌苗的生根率、且无菌苗生根的根系质量好。
其采取的方案为:一种油茶组培苗繁殖用生根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1/2~1/8MS+IBA2.4~4.8mg/L+NAA2.2~4.6mg/L。
通过上述方案中对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特定浓度的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构成的生根培养基对油茶无菌苗进行生根培养,可使得油茶无菌苗的生根率达60~91.4%,平均每株无菌苗可生1.5~3.18根根系,根系长度可达2.8cm左右,获得的组培苗的根系质量好,从而提高油茶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未经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3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