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滤池气水反冲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4188.0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1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宇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科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4/46 | 分类号: | B01D24/4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滤池 气水反 冲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新型的滤池气水反冲洗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滤池气水反冲洗方法:1.通过排水管使滤池水位降低至洗水槽顶; 2.气洗,其强度一般为15~25L/m2s,历时2~4min; 3.气水混合冲洗,气洗强度为8~16L/m2s,水洗强度为5~8L/m2s, 历时3~5min; 4.单水洗,强度为10~15L/m2s, 历时5~8min。
常规滤池反冲洗时滤层膨胀,其膨胀率为35~50%,洗水槽顶距滤层顶面的高度(洗水槽的安装高度)等于滤层的膨胀高度加洗水槽本身高度,约为1~1.2 m,相当于反洗时滤层上方仍有0.01~0.012MPa的正向水压。在此压力之下,反洗气体在滤层内上升的过程中难以由小气泡逐渐合成大气泡,而小气泡对滤层的挤压—放松作用以及剪切力均远不及大气泡。因此导致冲洗效果低,不得不采用上述较高的冲洗强度,此外,常规气水反冲洗由于滤层膨胀,常有滤料随反洗水流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反洗效果、节能降耗、对滤料不造成损失的新型滤池气水反冲洗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滤池气水反冲洗方法,该滤池包括有池体,该池体从上到下设置有储水区、过滤区以及配气配水区,该配气配水区侧边上连通有反冲洗进气管和反冲洗进水管,该反冲洗进水管位于反冲洗进气管下方;该过滤区包括有一支承层和一滤层,该支承层下方设置有一滤板,该滤板安装有若干个滤头;该滤头包括滤帽以及与滤帽连通的滤管,该滤帽周缘均匀分布若干条过滤间隙,该滤管的管壁上段设有进气孔,管壁下段设有进水孔,该滤帽设于过滤区内且位于支承层下方,该滤管穿过滤板伸入配气配水区内,该进气孔紧贴于滤板下方;该反冲洗进气管正对滤管上段的进气孔;该滤层上方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可用于反冲洗时排水的洗水槽,
所述滤层为均粒石英砂或级配石英砂,其粒径范围为0.5~1.2毫米;
所述滤层顶部到洗水槽槽顶的距离约为0.4~0.6米;
所述过滤间隙为长方形孔,该过滤间隙的宽度为0.8毫米、长度为16毫米;所述滤帽的为圆筒体,其直径为45毫米,所述过滤间隙设置有13个;
所述滤池的气水反冲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关闭原水进水管;打开排水管,将滤层上方的水排出,控制滤层上的水位降低至距滤层顶面0.1~0.15m处;
接着,打开反冲洗进气管,通入反冲洗气体,气体在滤板下方形成一气垫层,气体由滤管的通气孔进入并从滤帽逸出,在滤层底部形成均匀的小气泡并在上升过程中合并成大气包,对滤层中的滤料进行震荡和擦洗;其气流强度为12L/m2s,历时2~4min;
接着,降低气流强度,打开反冲洗进水阀,通入反冲水流,通过气体搅动及水流剪力作用使污物从滤料表面脱离;当反冲水进入后,滤层上的水位慢慢上升,控制滤层上的水位不超过洗水槽槽顶;其气流强度为6L/m2s、水流强度为2L/m2s,历时3~5min;
最后,关闭反冲洗进气管,提高反冲洗进水管水流强度,用反冲洗水将洗脱的污物通过洗水槽均匀地排出池外;其水流强度为4L/m2s, 历时3~5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如下:一方面将反洗前滤池水位降低至0.1m左右,促进大气泡的合成,提高了反洗效果,故可采用较低的反洗强度,高效节能降耗;另一方面,采用低的水洗强度,滤层不膨胀;同时在气水混合冲洗过程中,控制气水混合洗结束时池内水位不超过洗水槽顶,有效地防止气水混合洗时,少量滤料颗粒在水流加气泡的共同裹挟携带作用下流走,从而在根本上防止了滤料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中滤头的结构示意图
10、储水区
11、洗水槽
20、过滤区
30、配气配水区
31、反冲洗进气管 32、反冲洗进水管
20、过滤区
21、滤层 22、支承层
23、滤板 24、滤头
241、滤帽 242、滤管
243、过滤间隙 244、进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科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科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41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密度多节点模块化服务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