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5461.1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6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罗仁;毕建璐;聂晓莉;吴秀琼;李俊;孙晓敏;魏敏;赵晓山;程静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P1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肾功能 衰竭 药物 组合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配制品,具体涉及一种以植物为原料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晚期,肾实质严重毁损,致使氮质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内分泌紊乱等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面临着高住院率、高死亡率及高额治疗费用的风险。美国肾脏数据库2005年年度报告表明:美国CRF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已分别由1980年的84例/l06和283例/l06增至2003年的337.6例/l06和1496例/l06。在欧洲,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为700/l06,在澳大利亚其发病率为1893/l06。中国目前尚缺乏具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上海地区的CRF患病率与透析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偏远地区仍有大量病例限于技术和经济原因尚不能得以及时诊治。根据200万城镇人口的统计调查结果推测,我国CRF的发病率约为568/l06,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慢性功能衰竭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CRF进展到肾衰终末期,有效的治疗方案是肾替代疗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虽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的开展为CRF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存在费用高、肾源不足以及各种并发症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尚无法普及,许多患者无法得到治疗,所以寻求价格低廉的治疗药物是医药工作者研究的主要方向。
现代医学主要针对疾病的器质性病变,不能从整体对功能性病变进行调节,而中医以其独有的辨证思维,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改善肾功能,促进机体自身对堆积毒素的排泄,达到延缓和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目的。但目前发表的关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方和申请专利的药物大多偏重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如灯盏细辛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肾康注射液等,适用于瘀血内阻较重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或者重于泄利二便,清热祛浊,如含有大黄、茯苓、黄连、苦参等药,适用于脾胃湿热,水湿内停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亦有一部分用药偏重于补虚,如肾可舒胶囊(含虫草菌粉)、肾康散、蝉花等,适用于气血亏虚较重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但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以气血亏虚为本,以浊毒内蕴为标虚实并现的疾病,应补益气血、泄浊利水同重,而不是单纯重于补虚或活血化瘀。
陕西中医学院路凌2011年5月发表的硕士论文《“健脾补肾方”对慢性肾衰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中提到为脾肾气虚证的合并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用“健脾补肾方”(处方:黄芪20g,当归10g,丹参10g,熟地12g,山药12g,山萸肉10g,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0g,牛膝10g,枸杞子10g,泽泻10g,淫羊藿12g)进行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本方重在补脾肾之气虚,滋阴养血、泄浊之药甚少,适合于脾肾气虚、食欲不振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对于脾肾气阴两虚,浊邪留滞之标本虚实兼杂之症治疗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治疗脾肾气阴两虚和浊邪留滞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显著。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有效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为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药制成的水提物:
黄芪10~26%,熟地黄5~18%,牡蛎5~23%,丹参5~14%,海藻15~18%,首乌11~23%,陈皮2~8%,荆芥穗1~4%,当归2~8%,牛膝2~7%。
本发明上述方案,其中所述原料药的最佳配比是:黄芪17%,熟地黄9%,牡蛎17%,丹参9%,海藻17%,首乌17%,陈皮5%,荆芥穗3%,当归3%,牛膝3%。
上述方案中,所述有效成分可按常规的方法以水为溶媒提取得到,本发明人所推荐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配比取原料药用水提取2~4次,每次加8~12倍水煎煮1~3h,然后合并煎煮液,过滤,最后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50的浸膏即可。
上述有效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的方法可造成各种固体口服制剂,如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54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