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性引诱剂双重诱捕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5649.6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0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周珊珊;杜珍珍;何兆斌;朱振跃;羊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常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02;A01M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引诱 双重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生物信息素及光诱、电网技术双重诱捕器。
背景技术
人类与病虫害的征战已有相当长久的历史。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后,化学农药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DDT,六六六和有机磷化合物等一批高效广谱杀虫剂的大量推广使用,极大地强化了人类对害虫的征战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人们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甚至将化学农药当成了害虫防治的唯一方法,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显现出来。突出的是3R问题: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而且,滥用化学农药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已使环境质量激剧恶化,直接危害了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因此,需要采用更为安全且能够有效减少害虫的诱捕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网性引诱剂双重诱捕器,有效吸引害虫进入诱捕器,进而使害虫减少,保护农作物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网性引诱剂双重诱捕器,包括桶体和诱芯,所述桶体上半部分为环形电网,下半部分为封闭桶体,两端设有密封盖,内部设置有诱捕灯和诱芯;所述封闭桶体上开有2个以上通孔;所述环形电网和诱捕灯连接电源;所述诱芯内装有生物信息素。
进一步,所述诱捕灯置于空心十字架灯座上,所述灯座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电网和封闭桶体。
进一步,所述的通孔的入口为外大内小。
进一步,所述诱芯为毛细管,所述毛细管长度为8~12cm,两端密封。
进一步,所述诱芯为橡皮头,所述橡皮头呈阶梯型,具有中空腔体,其一端外径大于另一端外径。
进一步,所述的诱捕器桶体下端连接有集虫瓶。
进一步,所述电源为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有太阳能控制器,所述的太阳能控制器电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及防雨光控开关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害虫如斜纹夜蛾受到生物信息素如性信息素的引诱,由通孔钻入诱捕器的桶体内部,由于通孔入口外大内小,且诱捕器桶体内壁光滑,害虫进入桶内无法逃逸,最终毙命并集中在集虫瓶内。另外,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诱捕器桶体内设置诱捕灯发出短波段灯光来吸引害虫,害虫从而进入诱捕器桶体,有可能向上飞碰撞到电网而致死,也有可能直接坠入下面的集虫器中。本发明将生物信息素与光诱、电网的相结合,有效提高诱捕器在田间的捕虫效率,进而使害虫减少,保护农作物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诱捕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局部示意图;
其中:1.环形电网,2. 防雨光控开关,3. 封闭桶体,4诱芯,5蓄电池,6太阳能电池,7.通孔,8.灯座,9.集虫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诱捕器桶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环形电网1,下半部分为封闭桶体3,环形电网1与封闭桶体的直径相同,并通过空心十字架灯座8固定连接,灯座8上设置有诱捕灯,桶体内部设有诱芯4,诱芯4内装有生物信息素,封闭桶体3上设有多个通孔7,通孔7的入口为外大内小,害虫如斜纹夜蛾受到生物信息素,如性信息素的引诱,由通孔7钻入诱捕器的桶体内部,由于通孔7入口外大内小,且封闭桶体3内壁光滑,害虫进入桶内无法逃逸。封闭桶体3下方连接有集虫瓶9,害虫毙命后收集在集虫瓶9内。
环形电网1上部通过密封盖密封,环形电网1和诱捕灯与蓄电池5连接, 蓄电池5电连接有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控制器电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6及防雨光控开关2。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诱捕灯发出短波段灯光来吸引害虫,害虫从而进入诱捕器桶体,有可能向上飞碰撞到电网而致死,也有可能直接坠入下面的集虫器9中。
本产品利用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提供给电网和其他电源件,如时控和雨控开关。本诱捕器的创新核心在与电网与性诱激素的有机结合。上面部分为电网,中间是性诱部分,为有孔的桶形塑料,下面是漏斗状的滑槽,最下面放置的是带螺口的废旧塑料瓶或垃圾袋(可更换)。电网部分与性诱部分的半径相等,连接处为十字叉型的诱捕灯灯架。灯架下端连接性诱激素,可根据某一时期出现最为频繁的害虫做相应的调整。外侧为有孔塑料,孔的形状为外大里小,保证了害虫只可进不可出。进入的害虫可能会掉入下面的塑料瓶中缺氧而死,也可能会向上飞,穿过灯架,碰触到电网被电死最终也掉入塑料瓶中。漏斗状滑槽的半径尺寸略大于性诱部分的半径,以供被电网触死的害虫掉入下面的塑料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常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大学;常州宁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56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