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后排座椅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6115.5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1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沈海建;钱志彬;赵宝洪;张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琼 |
地址: | 100004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支架 金属骨架 实心本体 下潜 车辆后排座椅 一端设置 坐垫组件 横管 水平方向延伸 伸出 底面前部 固定插头 模制成型 制造成本 组件包括 座垫组件 定位环 舒适性 延伸 座椅 车身 制造 覆盖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的坐垫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座垫组件包括:防下潜组件,所述防下潜组件包括金属骨架和覆盖在金属骨架上通过模制成型的实心本体,其中所述金属骨架包括横管和设置在横管两端的端部固定支架,所述端部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有朝向下方延伸并从实心本体的底面前部伸出固定插头,以及所述端部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延伸水平方向延伸并从实心本体的后部伸出的定位环。根据本发明的坐垫组件能够具有良好的防下潜性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车辆重量,增加座椅的舒适性并使得车身的通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排座椅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防下潜结构的车辆后排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机动车辆中,座椅的防下潜保护系统目的是车辆突然制动时,防止车内乘员向前滑动发生危险的现象,但是座椅的防下潜结构的最重要的功能仍在于当车辆承受前面撞击时,配合安全带的使用,把人限制在座椅上而不会向前滑动,如此可以降低由于人体向前滑动所造成更大的伤害。
现有的设置在车辆的后排座椅的防下潜保护系统通过在车身地板上的后座椅安装区域直接形成一体冲压的凸台形结构或者在车身地板上的后座椅安装区域上固定安装金属框架来实现的。现有的上述后排座椅的防下潜结构的制造成本高并且大大增加了车辆本身的重量,而且座椅的舒适性较差。特别是对于车身地板一体冲压形成的防下潜结构来说,该车身结构对于不同的车辆型号来说具有低的通用性并且不适于涉及设计有所差异的车系的不同型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利之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防下潜结构的车辆后排座椅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具有良好的防下潜性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和车辆重量,增加座椅的舒适性并使得车身的通用性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的坐垫组件,包括:防下潜组件,所述防下潜组件包括金属骨架和覆盖在金属骨架上通过模制成型的实心本体,其中,所述金属骨架包括横管和设置在横管两端的端部固定支架,所述端部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有朝向下方延伸并从实心本体的底面前部伸出固定插头,以及所述端部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延伸水平方向延伸并从实心本体的后部伸出的定位环。
优选的是,所述金属骨架还包括设置在横管中间位置朝向金属骨架前部延伸的中间固定支架,所述中间固定支架的前端设置有朝向下方延伸并从实心本体的底面前部伸出固定插头。
优选的是,所述坐垫组件还包括由泡沫材料制成的座垫体,所述座垫体覆盖所述防下潜组件并通过模制一体形成。
优选的是,所述坐垫组件还包括由泡沫材料制成的座垫体,所述座垫体与所述防下潜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所述实心本体由聚丙烯发泡材料模制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实心本体的前部和覆盖所述横管的中部由硬度较大的聚丙烯发泡材料模制制成,所述实心本体的后部由硬度较小的聚丙烯发泡材料模制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端部固定支架形成为具有高的顶部的峰形形状,所述横管焊接在所述顶部的附近。以及所述实心本体具有与所述端部固定支架配合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上述后排座椅的坐垫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横管焊接到端部固定支架上,形成金属骨架;通过模制形成覆盖所述金属骨架的实心本体,从而形成防下潜组件;通过模制形成覆盖所述防下潜组件的座垫体,从而形成坐垫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包括上述车辆后排座椅的坐垫组件,其中防下潜组件的固定插头与设置在车身底板上卡槽中的卡锁件固定接合,所述防下潜组件的定位环套在车身底板上定位钩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了一种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后排座椅的防下潜组件的金属骨架及其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未经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先进高强度钢轮圈的制造方法及其治具装置
- 下一篇:自动烧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