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女性痛经的中药及其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6133.3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5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泽;赵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K9/70;A61P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女性 痛经 中药 及其 外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女性痛经的中药,还涉及该中药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以行经期间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我国妇女的痛经发生率为3.1%左右,痛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据临床统计,约有30%以上的乳腺增生疾病是由痛经所导致,而乳腺增生患者演变为乳腺癌的机率为25%,因此,痛经还可以间接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大部分的痛经都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中,其中大约50%左右的人会引起不孕。由此可见,痛经的危害极大,需要积极治疗。
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所致,疼痛时间较长,可于经前出现,甚或排卵期即出现疼痛。临床上,西医对于痛经的治疗多采用口服化学药物制剂如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喹诺酮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以及醋酸棉酚等,这些药物治标而不治本,随用药时间的延长易于导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而弱化疗效,另外,还能够引起肝肾损伤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在经期受到致病因素如情志所伤、经产不洁、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中医关于痛经的描述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经文中有:“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记述了痛经的症状及治疗;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妇科杂病诸侯一》首立“月水来腹痛候”,对妇女痛经的证候和病因进行了论述;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对痛经的治疗作了详细记载。相比西药来说,中药能从整体上调节脏腑机能,达到标本兼治,在改善症状以及远期疗效方面体现了明显的优势,同时副作用较小。
目前,临床上对于痛经的治疗仍以口服药物为主。口服药物不仅存在肝脏首过效应与胃肠道刺激,也加重了患者肝肾负担,药物作用持续时间也短。中药外治法是中医学传统特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具有药物经皮吸收和刺激经络穴位的双重治疗作用,疗效显著,副作用低,且使用方便。但是传统透皮给药剂型如黑膏药、橡胶膏等,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载药量小、药物透皮吸收效率低、较强的皮肤刺激性与过敏性、不透气、揭离时拔毛产生疼痛等而使患者不易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女性痛经的中药,解决了现有化学药物制剂治标不治本且长时间用药易于导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而弱化疗效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治疗女性痛经的中药,按照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艾叶10.25~39.48%,鸡矢藤12.78~39.48%,山茱萸7.69~31.58%,桂枝3.84~23.68%,香附7.69~23.68%,元胡3.84~23.68%,肉桂2.56~23.68%,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上述治疗女性痛经的中药外用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10.25~39.48%的艾叶,12.78~39.48%的鸡矢藤,7.69~31.58%的山茱萸,3.84~23.68%的桂枝,7.69~23.68%的香附,3.84~23.68%的元胡,2.56~23.68%的肉桂,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将称取的以上组分混合,用乙醇回流提取,将提取液合并、浓缩,得到药物提取物;
步骤2: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辅料,包括1.56%~4.45%的聚丙烯酸钠,3.05%~9.55%的聚维酮,30.50%~56.78%的甘油,30.50%~50.67%的纯化水,1.00%~5.15%的填充剂,0.05%~0.55%的三价铝离子交联剂,0.05%~0.35%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11%~0.75%的有机酸,0.10%~0.35%的防腐剂,1.50%~9.55%的95%乙醇,辅料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3:将步骤2称取的聚丙烯酸钠、填充剂、三价铝离子交联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均匀后加入到甘油中,在真空条件下,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甘油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医学院,未经西安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1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