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硬件配置设定方法及其通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16267.5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6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正;胡世熙;殷伟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00 | 分类号: | H04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于淼;杨颖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硬件 配置 设定 方法 及其 通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通信装置的射频硬件配置(RF hardware configuration),并且特别有关于通过单一软件支持多种射频硬件配置设定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通信装置(例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的生产线上,通常需要针对通信装置的硬件配置下载合适的软件版本至通信装置上以进行相关的硬件配置设定,例如设定校准参数等。但由于同一制造商通常会有不同硬件配置的通信装置产品,而不同的硬件配置对应至不同的软件版本。举例而言,由于各国或各地区的3G频段不同,同一制造商通常会生产外观相同但射频硬件配置不同的通信装置产品。因此,可能会发生下载错误的软件版本至通信装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下载的是错误的软件,通信装置的相关设定将无法正常运作。除此之外,在尚未了解仅是软件下载错误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将无法正常运作的通信装置退回生产部门以厘清问题所在,以至于增加生产成本。虽然现有技术会通过产线控管等降低下载错误软件版本的机率,但是不同的软件版本需要有各自的品管流程,当软件版本越多时,除了控管变得复杂,也增加了品管流程的时间。此外,当通信装置故障而送回维修时,通常需要拆开通信装置的外壳,并通过扫描贴在芯片外的条形码等确认射频硬件配置,增加维修困难与不便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硬件配置设定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一种射频硬件配置设定方法,包括:检测通信装置出厂前已设定的配置设定值;根据该配置设定值决定该通信装置的射频硬件配置;以及根据该射频硬件配置对该通信装置进行射频硬件配置设定。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天线,用以传送与接收至少一个频段的射频信号;射频单元,耦接至该天线,处理该射频信号;以及基频处理单元,耦接至该射频单元,该基频处理单元包括:微控制单元,检测该通信装置出厂前已设定的配置设定值,根据该配置设定值决定该通信装置的射频硬件配置,并根据该射频硬件配置对该通信装置进行射频硬件配置设定。
本发明的射频硬件配置设定方法及其通信装置可简化通信装置生产线的软件管理并且降低维修通信装置的难度与不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通信装置的射频硬件配置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a为根据第一射频硬件配置对射频单元进行射频硬件配置设定的示意图。
图3b为根据第二射频硬件配置对射频单元进行射频硬件配置设定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描述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5a~5c为对射频单元进行射频硬件配置设定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描述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描述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项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透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接下来的描述是实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是为了描述本发明原理的目的,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可以理解地是,本发明实施例可由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通信装置的射频硬件配置设定方法1的流程图。在通信装置开机后,首先,在步骤S1中,检测通信装置出厂前已设定的配置设定值。该配置设定值对应于通信装置的射频硬件配置,在出厂前即设定完成且不可被更改。接着,在步骤S2中,根据该配置设定值决定该通信装置的射频硬件配置,然后在步骤S3中根据该射频硬件配置对该通信装置进行射频硬件配置设定。以下通过四个实施例说明上述射频硬件配置设定方法。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2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