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源于棘孢曲霉的苯醌螺环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6472.1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8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其清;陈立;张维维;胡筱;方哲翔;伍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94 | 分类号: | C07D307/94;A61K31/343;A61P35/00;C12P17/04;C12R1/6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源于 曲霉 苯醌 环化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源于棘孢曲霉的苯醌衍生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是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来源,之前对棘孢曲霉的化学研究揭示了其次级代谢产物有较好的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杀虫、抗肿瘤等活性,这些活性化合物按其架构类型可分为肽类,生物碱类,倍半萜类,脂肪酸类,氧杂蒽酮类,然而苯醌与苯环通过氧桥相连的结构在文献中鲜有报道。本发明人研究得知,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 IBPT-3 (2012年12月24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是:CCTCC NO:M 2012544)的发酵产物的粗提取物有很好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遂对其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所示苯醌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尚未见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报道,因此市场上也尚未见有与此相关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源于棘孢曲霉的苯醌衍生物及其应用。该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具有抗肿瘤活性。其结构式为:
。
其结构特征是:含有一个苯醌与苯环通过羰基和氧桥相连的螺环结构的分子骨架、分子中四个甲基均处于对位,苯醌中一侧无双键。
本发明还保护了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细胞增殖抑制药物中的用途,及该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研究所示苯醌与苯环通过羰基和氧桥相连的螺环结构极为少见,所述苯醌螺环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尚未见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报道,因此市场上也尚未见有与此相关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下的实施例中所指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
实施例1该化合物的发酵生产及分离精制
1发酵生产
生产菌的发酵培养:按培养微生物的常规方法,取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 IBPT-3 (已于2012年12月24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 武汉 武汉大学,保藏编号是:CCTCC NO:M 2012544) 适量,接种到PDA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28℃培养箱中培养4天。
取斜面培养4天的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 IBPT-3适量,接种到装有400mL培养液 [ 培养液组成(克/升):甘露醇20.0,酵母膏3.0,麦芽糖20.0,味精10.0,葡萄糖10.0,KH2PO4 0.5 ,MgSO4 0.3,NaCL 6.0 ,用水定容 ] 的1000mL锥形瓶中,28℃静止培养30天后,获得菌丝体和发酵液。
2 浸膏的获得
用纱布将菌丝体和发酵液分离。将发酵液与乙酸乙酯1:2(v/v)萃取两次,萃取液减压蒸馏至干,得到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浸膏。
3 化合物的分离精制
浸膏用100-200目硅胶拌样后,以石油醚:二氯甲烷:甲醇梯度组分为洗脱液,通过300-400目硅胶进行减压硅胶色谱柱层析,收集组分Fr.3 (二氯甲烷洗脱物),Fr.3通过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收集组分Fr.3.2(二氯甲烷/甲醇v/v=20:1的洗脱物),再以二氯甲烷-甲醇梯度组分为洗脱液,通过300-400目硅胶进行加压硅胶柱层析,收集组分Fr.3.2.2(二氯甲烷/甲醇v/v=50:1的洗脱物),最后通过半制备液相色谱(1010型ODS-A,10×250 mm,5μm):分离流速为5 mL/min,流动相为40%乙腈含0.1% TFA,得到所示化合物(6.5 mg, tR 13.4 min)。
化合物 无色油状物,负离子HR-ESI-MS m/z: 345.0981 [M - H]-,计算值为 345.0974,分子式C18H18O7; UV (MeOH)λmax 292 nm; [α]25D +379.6° (c 0.15, MeOH); 1H和13C-NMR等NMR数据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4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修复型油泥砂分离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EPON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