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桩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6474.0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桩的施工方法管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管桩作为一种新桩型以其施工方便、承载力高、质量可靠、较为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管桩作为一种地基处理及桩基础形式从上个世纪初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各种建筑基础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专利CN 201288325 Y中公开了一种高压旋喷扩大头预应力管桩,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管,其特征是由高压旋喷水泥浆与桩管前端土层搅拌混凝形成固结体扩大桩头。既在桩管的末端制造出与桩管末端粘结成固结体,又在桩管内利用进入管腔内的土塞制造固结体,并能将其与桩管末端周围的固结体粘结成整体,而且桩管末端的固结体的面积由设计要求决定,使其承载力加大, 扩大固结体面积, 增加其桩端承载力。但是该发明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单位长度承载力较低,单位承载力费用较高,所用工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先对桩尖进行机械旋转扩大,提高桩端面积,再在扩大了的桩端下部使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形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结体。如此形成预制管桩底端两次扩大头,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预制管桩单桩承载力。
本发明基于改善管桩端部承载力和充分发挥桩身能力,并且改善现有注浆技术受管桩桩底面积限制的目标,如此经历两次扩大头施工,形成预制管桩底端两次扩大头,其有效端面积比普通注浆管桩提高数倍,从而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预制管桩单桩承载力,能够扩大管桩桩端面积,利用两次扩大头管桩的施工方法,进行预制管桩基础施工,与普通高压旋喷管桩相比,提高了单位长度承载力, 降低单位承载力费用,与普通预制管桩相比,由于减小桩长,大大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 机械扩大的桩尖
图1:1-护套杆卡子,2-内钢管,3-外钢管,4-内管固定卡子,5-内管推杆,6-外管推杆,7-外三角钢板,8-内折叠钢铰板,9-桩尖护套,10-护套杆,11-护套杆收缩卡子,12-收缩卡子触片,13-固定钩,14-固定环
图2 桩尖完全张开
图2:1-推张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先对桩尖进行机械旋转扩大,提高桩端面积,再在扩大了的桩端下部使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形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结体。如此形成预制管桩底端两次扩大头,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预制管桩单桩承载力。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桩尖采用“一伞三卡一推管”的设计:撑伞原理、三个具有特别功能的卡子、一个多用推张钢管。三个卡子分别为护套杆卡子、内管固定卡子、护套杆收缩卡子。
如图2所示,下入推张钢管,使桩尖如撑伞状撑开,对桩尖进行机械旋转扩大,提高桩端面积。进行桩尖旋转推扩时,应保持平稳速度,保证一次操作到位;并关注监测的压力、扭矩、位移情况等。
在机械旋转扩大的桩端下部使用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形成预制管桩底端两次扩大头,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预制管桩单桩承载力。在普通高压旋喷注浆技术中,增加机械扩大的桩尖,较大幅度提高预制管桩单桩承载力。一次扩大头混凝土浇筑完毕,需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才可进行高压旋喷注浆施工;亦不可太晚,导致混凝土完全硬化,无法穿透。
两次扩大头管桩,适用于中砂以下地质条件,对于粗砂及以上的地层不适宜,需要加强地质勘查;两次扩大头管桩,不宜设计过长,通常桩长应在30m以内,以发挥其端承作用
具体实施例:使用机械旋转扩大的桩尖,形成的扩大头,能够扩大管桩桩端面积300%;利用两次扩大头管桩的施工方法,进行预制管桩基础施工,与普通高压旋喷管桩相比,单位长度承载力提高140%,单位承载力费用降低37%;与普通预制管桩相比,由于减小桩长,大大缩短了工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未经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焦化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病理诊断用切割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