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棒模块甲板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16529.8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韦荣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荣全 |
主分类号: | B64F1/02 | 分类号: | B64F1/02;B64F1/04;B63B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模块 甲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装置范畴,涉及一种航母舰载机起降用动力棒模块甲板。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航母舰甲板是固定式整体结构单一承重性质甲板,存在功能效益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解决航母舰甲板功能单一问题。提供一种动力棒模块甲板,取代航母舰载机起降用部分甲板。
技术方案是,在电动机带动力棒模块甲板,向舰首方向水平恒定转动中,舰载机在舰首着舰时,机体两个承重后轮冲力到达动力棒模块甲板上,在触板瞬间可使舰载机着舰前冲力被自然消耗至零冲力停住。从而,减少了舰载机着舰甲板用量长度。免去拦阻索附件设备。可确保百分百着舰率安全效果。
反之,当航母舰载机离舰起飞升空,向航母舰首行驶经过动力棒模块甲板,两个后承重轮触板时,可以瞬间接受到动力棒模块甲板传送给的倍速正动力助推动能,加速舰载机离舰升空力度。
由此,这种动力棒模块甲板,应用在航空母舰上,即解决了航母甲板单一承重功能性效益差的问题。又减少了拦阻索等附件设备。且能有效提高航母舰载机着舰起降能力和安全性。同时,也突破了航母舰载机起降甲板只能是整体、平整固定式的建造设计技术理念。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合成模块甲板用的动力棒实体图。图中,1是沟状皮带轮槽动力棒棒头实体部分;2是动力棒实体;3是套在动力棒圆周体上的,轮胎纹路橡胶套筒实体。
图2是动力棒实体剖面图。图中,2是钢质动力棒实体剖面;3是套在动力棒圆周体上的有齿轮形空心的,轮胎纹路橡胶筒实体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用圆形钢材制作一根,棒头有沟状皮带轮槽,棒体承圆形齿轮状动力棒实体。在把橡胶压制成型的,内有齿轮状空心的实体轮胎纹路橡胶筒,一段一段的压套在动力棒实体上,结合成一体结构的动力棒实体。
在用一根根的动力棒实体,并列排在一个水平面上,固定成方块形或长方形动力棒模块甲板实体。把动力棒模块甲板放置固定在航母甲板舰载机起降重心的两个承重后轮必经的线路上,就形成了在航母整体固定式甲板中,嵌入进两条动力棒模块甲板带。使其与周边的固定式甲板平整为一体平面。在电动机带动每一根动力棒,向舰首方向恒定同步转动,就实现了在航母固定式整体甲板中,增加了有动能的动力棒模块甲板。有了这样的动力型甲板带,当舰载机从舰首着舰时,由于动力棒模块甲板转动的反向动能,作用于着舰的舰载机两个后承重轮,可瞬间使舰载机前冲动力减速至零停住。
反之,当航母舰载机经过动力棒模块甲板升空时,在动力棒模块甲板的水平转动力方向恒定不变的动能作用,传导给舰载机两个承重后轮,瞬间可使航母舰载机得到倍速度正动力助推,从而,大幅度提高舰载机离舰升空的前冲速度,完成升空动作目的。
由于本发明物动力棒模块甲板,只在航母甲板增加了两条动力棒模块甲板带,就解决了航母固定式整体甲板的单一承重性功能效益差的问题。
同时,也突破了航母舰载机起降甲板,只能是固定整体型的设计技术理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荣全,未经韦荣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磁结合的节能高效叶片式马达
- 下一篇:四足机器人仿生蹄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