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打开对象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17074.1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2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邵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4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开 对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开对象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操作系统打开对象都是使用鼠标或触摸屏单击的方式打开,如应用、文件等,由于单击动作很容易操作,一旦用户不小心触碰了鼠标左键,或者用户误选了不需要打开的对象就单击了该对象,系统都会耗用系统资源来打开对象,用户则需要耗用时间等待对象的启动,再关闭该对象,然后选择其他对象进行打开,这种误操作增加用户操作动作,耗用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尤其对于一些耗用系统资源较多的对象,这种误操作耗费用户的时间成本更大,因此,需要一种减少误操作对象的打开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开对象的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打开对象的方法易发生误操作,而一旦误操作,需要增加用户操作动作、耗用用户时间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开对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监控对象的打开指令;
若监控到所述打开指令,获取所述对象的近期使用系数;
若所述近期使用系数超出预设阀值,则提示用户输入打开确认指令,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打开确认指令后,打开所述对象。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打开对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监控单元,用于监控对象的打开指令;
使用系数获取单元,用于若监控到所述打开指令,获取所述对象的近期使用系数;
控制打开单元,用于若所述近期使用系数超出预设阀值,则提示用户输入打开确认指令,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打开确认指令后,打开所述对象。
在本发明实施例,监控对象的打开指令;若监控到所述打开指令,获取所述对象的近期使用系数;若所述近期使用系数超出预设阀值,则提示用户输入打开确认指令,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打开确认指令后,打开所述对象,本发明,根据不同对象历史打开情况,执行不同的打开流程,有效防止了误操作打开对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打开对象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提示用户输入打开确认指令的界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打开对象的装置的具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控对象的打开指令;若监控到所述打开指令,获取所述对象的近期使用系数;若所述近期使用系数超出预设阀值,则提示用户输入打开确认指令,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打开确认指令后,打开所述对象。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打开对象的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监控对象的打开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和文件。所述打开指令用于调用系统相应的资源和进程打开其对应的对象。若所述对象为应用,所述打开指令一般是单击指令;若所述对象为文件,所述打开指令一般是双击指令。智能设备实时监控对象的打开指令。
在步骤S102中,若监控到所述打开指令,获取所述对象的近期使用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近期使用系数包括但不限于时间差和打开频率的任一项。若监控到所述打开指令,智能设备获取所述对象的近期使用系数,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若监控到所述打开指令,记录当前时间,计算所述当前时间与所述对象的上一次的打开时间的时间差;
具体的,所述当前时间是当前系统的时间。所述上一次的打开时间是上一次系统打开该应用的时间。所述时间差是所述当前时间与所述上一次的打开时间之间的时间差。若监控到所述打开指令,智能设备记录当前时间,计算所述当前时间与所述对象的上一次的打开时间的时间差。
第二种,若监控到所述打开指令,根据预设时间周期内的历史打开次数,计算打开频率。
具体的,所述预设时间周期是系统预设的统计所述对象历史打开次数的固定时间段,其以当前时间向前推算固定时间长度获得的具体时间段,优选的,所述固定时间长度为30天。所述历史打开次数是预设时间周期内所述对象被打开的次数。若监控到所述打开指令,智能设备根据预设时间周期内的历史打开次数,计算打开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7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芯端面自动打标机
- 下一篇:一种弹力变形教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