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金属铸造的补给口元件和补给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7107.2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8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简·塞尔斯特伦;保罗·大卫·杰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塞科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李江晖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金属 铸造 补给 元件 系统 | ||
1.一种适于在金属铸造中使用的长形补给口元件(20;40),所述补给口元件(20;40)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所述补给口元件(20;40)包括:
沿所述高度测量出的A端和相对的B端,以及沿所述长度测量出的C端和相对的D端,所述A端用于安装在模具模样或摆动板上并且所述相对的B端用于接收补给口套筒;并且在所述A端和所述B端之间由包括台阶状可溃缩部的侧壁限定出内孔;
所述补给口元件可在使用时被压缩由此减小所述A端和所述B端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侧壁具有:第一侧壁区(24;52),其限定了所述补给口元件的在使用时用作用于补给口套筒的安装平面的所述B端;和第二侧壁区(38;50),其与所述第一侧壁区(24;52)连续,
其中,所述台阶状可溃缩部包括:与呈直径递减的同心环体形式的第四侧壁区系列(34a,34b,34c,34d;46a,46b)相互连接且形成为一体的呈直径递减的同心环形式的第三侧壁区系列(32a,32b,32c,32d;44a,44b);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孔具有从所述补给口元件的中央沿所述长度朝向所述C端偏置的轴线,并且
所述第二侧壁区(38;50)是非平面的、其与第三侧壁区连续并且位于所述内孔轴线与所述D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轴线以所述长度的至少10%从所述补给口元件的所述中央偏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区(38;50)具有在所述内孔轴线的方向上测量出的是所述补给口元件的所述高度的10%至25%的高度。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区(38)在整个所述宽度(W)上远离所述B端朝向所述A端呈曲线并且往回朝向所述B端呈曲线并由此形成弧。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区(24;52)以角度α相对于所述内孔轴线倾斜,其中0<α<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α为50°至70°。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区对称于从所述C端通过所述内孔轴线至所述D端的镜像面。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状可溃缩部和所述第二侧壁区(38;50)具有大致相同的宽度。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状可溃缩部的长度是所述补给口元件的所述长度的35%至70%。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状可溃缩部包括2至6个台阶。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区(50)从所述可溃缩部至所述第一侧壁区(52)向外呈喇叭形。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区(38;50)在所述D端处相对于所述内孔轴线产生至少60°的角度(β)。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区(50)在所述C端处相对于所述内孔轴线产生至少5°的角度(γ)。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内孔轴线看时,所述补给口元件是橄榄形、椭圆形、矩形、不规则多边形或长圆形的。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口元件由整体结构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口元件是由均匀厚度的单张钢板加压成型的。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口元件具有至少250N的初始压毁强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补给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口元件具有小于7kN的初始压毁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塞科国际有限公司,未经福塞科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71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