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樟芝的椴木栽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17165.5 申请日: 2013-01-15
公开(公告)号: CN103918472B 公开(公告)日: 2016-10-26
发明(设计)人: 黄阿贤 申请(专利权)人: 漳州美利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代理人: 郑晓荃
地址: 363600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牛樟芝 椴木 栽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牛樟芝的培育技术。 

背景技术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属于非褶菌目、多孔科、多年生蕈菌类,学名为(Antrodia camphorata),是1990年才被生化界发表的新种。其生长区域为台湾山区海拔 450-2000公尺山林间,只生长在台湾特有百年以上的牛樟树树干腐朽之心材内壁,或枯死倒伏之牛樟树木材潮湿表面,因其采集不易,加上野生牛樟木近年已被政府列为国宝级生物之一,也因此盗采牛樟木社会事件仍时有所闻。由于樟芝在台湾被视为独特而珍贵的药用真菌,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商业价值,也是目前台湾最昂贵的野生真菌,在港澳被称为“神芝”,台湾民间称之为“森林中的红宝石”。   

由于野生牛樟芝在民间应用时所产生的惊人疗效以及野生原料资源枯竭,不但使得其价格高涨、并且激发了台湾政府及各大研究机构、生技公司的强烈兴趣!一时之间,各种利用生化技术培育牛樟芝樟芝的研究和努力成为台湾最为红火的生化科技项目!目前,对于樟芝人工培育大致可以分为椴木栽培法、固体培养法、液体发酵法三种。  

1、椴木栽培法 

利用牛樟芝樟芝原有宿主牛樟树椴木为培养基栽培牛樟芝;能获 得与野生樟芝相同之成分,功效相同,避免野生牛樟树被盗伐;但培养时间长达二至三年,培养成本高。  

2、固体培养法 

将牛樟芝樟芝菌种以太空包进行菌丝体培养。太空包含有纤维物、醣类、五谷杂粮类等;能获得与野生牛樟芝樟芝外形相似但不一样的成分,培养时间约三个月;培养成本高。  

3、液体发酵法 

利用500公升甚至吨级以上的液体发酵槽进行牛樟芝樟芝菌种液体发酵以收取菌丝体;培养时间短,约七至十四天左右;但无法取得野生樟芝特有的三萜类。  

综上所述的三种培育方法,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 

1、现有技术培植与野生牛樟芝品质相当的产品,须采用牛樟木作为培植菌木。然而牛樟树已列为台湾珍稀树种(一级保护),原料来源十分困难,且牛樟树的种植条件要求较高,生长周期长,产业化培植受到限制。 

2、现有技术采用其他培养基(如采用棉仔粕、玉米芯及杂木屑为原料作为菌包)培育出的牛樟芝菌子实体三萜类含量极低,药效价值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牛樟芝的椴木栽培法。该椴木栽培法获得的牛樟芝菌子实体与野生牛樟芝成份组 成一致,无论外观、香气、苦味与成分组成等均能完全取代野生牛樟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为: 

牛樟芝的椴木栽培法,该椴木栽培法的步骤如下: 

① 天然牛樟芝菌种发酵制取牛樟芝菌液; 

② 在无菌操作环境中将已经过完全灭菌处理的福建本地的小叶红心樟椴木浸泡在牛樟芝菌液中; 

③ 椴木在牛樟芝菌液中浸泡48-72小时后,取出椴木,放在培养室,每隔三天喷水雾一次,培养室的温度14-30度、湿度65-95%、空气进气量20-25立方米/分钟、8-10立方米/分钟; 

④  牛樟芝子实体在椴木平面上长到1-1.5厘米时进行采收; 

⑤采收后,切去椴木平面1-2厘米厚切面,经过完全灭菌处理后在椴木平面上喷洒步骤①中制取的牛樟芝菌液,每三天喷一次,连喷三天。然后重复步骤③、 ④后进行下一轮接种。如此轮种,直至椴木无樟油味为止。 

进一步的,在步骤①中的天然牛樟芝菌种发酵过程,按下面组份作为添加剂:黄连提取物0.02%-0.05%、荷叶提取物0.02%-0.08%、蒲公英提取物0.02%-0.05%、虎杖提取物0.03%、-0.05%、茵陈提取物0.02%-0.05%、玉米淀粉1%-3%、蛋白栋0.3%-0.05%,其余为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①宿主创新。通常台湾牛樟芝椴木栽培法一般用台湾独有的牛樟木经灭菌的椴木。本发明制成的牛樟芝菌液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及繁殖 能力,用大陆小叶红心樟作为椴木,嫁接用本发明制备的牛樟芝菌液;培育的牛樟芝基本达到用台湾牛樟木为宿主培养的樟芝三萜含量。 

②牛樟芝子实体培养期较短。一般椴木类的牛樟芝子实体生长期为450-600天,而采用本发明牛樟芝子实体生长期为150-180天。 

③椴木体可轮番综合利用。椴木块可进行剖切、灭菌处理后的多次轮种,直至椴木无樟油味为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美利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漳州美利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7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