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蛹虫草的液体菌丝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7334.5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0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旗;丁农;袁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卫旗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硒蛹 虫草 液体 菌丝体 发酵 培养基 配方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新型培养基配方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富硒蛹虫草的液体菌丝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的制作方法,属生物制药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蛹虫草( C o r d c e p s mi l i t a r i s ) 属子囊菌亚门( A s c o my c o t i n a ) 麦角菌科( C l a v i e i p i t a e e u e ) 虫草属( C o r d y c e p s ),是与冬虫夏草同属的药用真菌,世界上天然资源分布数量很少。 蛹虫草中的虫草素( 3 ' - 脱氧腺苷)、虫草酸与虫草多糖具有抗菌消炎、抗衰老、抗肿瘤、免疫调节和调节血脂血糖等显著作用,是其重要活性成分,目前虫草素、虫草酸与虫草多糖主要从天然或人工培养的虫草子实体中提取,然而虫草子实体产量有限,随着液体发酵技术的发展,通过液体发酵法培养药用真菌的优势逐步体现出来。采用液体培养法生产虫草菌丝体及发酵液,不仅周期短、条件简单、产量高,而且还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条件提高其生物活性物质的产量,方便目的组分的提取。因此,国内外一直致力于虫草菌丝体的人工培养,以缩短培养时间,节约生产成本。目前国内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虫草菌丝体产品,多为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所得。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目前, 蛹虫草作为富集硒元素的载体,可通过菌丝细胞内物质代谢的转化将硒结合到大分子活性物质上,形成硒多糖和硒蛋白。硒多糖和硒蛋白既可作为免疫调节剂,又可作为防癌、抗病毒的保健品,在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方面也有独特功能,从而可以使人体避免由氧自由基引起的如炎症、衰老、肿瘤、免疫性损伤、某些药物毒性等100余种疾病。
在液体培养法生产虫草菌丝体及发酵液工艺中,培养基的配方十分关键。目前的富硒蛹虫草液体发酵配方大多模仿其它常规菌丝体发酵的配方,以牛肉膏、蛋白胨或普通酵母粉为氮源,以蔗糖、葡萄糖或大米为主要碳源,以亚硒酸钠为硒源,秋水仙素或链霉素为菌体生长促进剂,未考虑蛹虫草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对培养基的特殊营养要求,配方的组分缺乏针对性,致使菌丝体、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及虫草素、虫草酸等有效组分含量不高,生产成本上升。事实上,在富硒蛹虫草的液体菌丝体发酵过程中,牛肉膏、蛋白胨、蔗糖、葡萄糖或大米等氮碳源不仅价格偏高,而且不是最的适氮碳源,亚硒酸钠为无机硒源,不仅不易为菌丝体吸收,也有一定毒性,秋水仙素或链霉素会导致菌体畸形率上升,因此必须设计制作一种有针对性的、价廉效高的富硒蛹虫草的液体菌丝体发酵培养基配方。
蚕茧工业中大量的茧衣茧壳作为弃物未能利用,其中丰富的茧丝胶蛋白是蛹虫草生长的良好氮源,其效果远超蛋白胨。蛹虫草的子实体培养也多在家蚕蛹上生长,来源于蚕茧的茧丝胶蛋白对蛹虫草的菌丝体生长也特别有适应性。同时从天然有色茧中获得的茧丝胶蛋白富含黄酮类和胡萝卜素类微量因子,来源于桑叶或蚕体内自身合成,无毒无害,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抗氧化活性。
富硒酵母,它在起到传统氮源的作用同时,还作为硒源进入培养基。在传统的富硒蛹虫草菌丝体的培养过程中,一般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无机硒亚硒酸钠,经菌丝体吸收后转化为有机硒,这种方式不仅不易为菌丝体吸收,亚硒酸钠对菌丝体还有一定毒性,有很大缺陷。而富硒酵母携带的硒元素是有机硒的形态,更容易为菌丝体吸收,又避免了亚硒酸钠产生的毒性,有良好的优势。
蛹虫草菌丝体发酵过程中在细胞内外同时产生虫草多糖,而少量的香菇多糖在培养基中作为一种真菌多糖,会诱发促进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形成,同时也可促使菌丝体生物量的提高。同时培养基中如添加了少量腺苷,因为腺苷为虫草素合成的前体,在培养基中会有明显促进虫草素产生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设计出一种以天然彩色蚕茧丝胶蛋白和富硒酵母为主要氮源,以大米、山药、马铃薯、小麦、小米、玉米混合粗粮为主要碳源,富硒酵母中的有机硒为硒源,以香菇多糖和腺苷为激发因子,并辅以其它微量因子制作而成富硒蛹虫草的液体菌丝体发酵培养基配方。
现介绍一种富硒蛹虫草的液体菌丝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的制作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卫旗,未经李卫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73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