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8119.7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7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袁军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1/06 | 分类号: | A62B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4306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建筑 消防 逃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的高层建筑消防逃生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阳台保护袋通道的消防逃生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消防逃生通道主要依靠消防楼梯,逃生人员从楼梯进行疏散、紧急跑步下楼很容易造成拥堵和人员踩踏。由于大部分高层消防楼梯都在建筑物内部,采光通风不是很好,出现火灾后人员恐慌,大量人员缺乏有序疏散,也没有另外的逃生补充通道,而如果用楼梯疏散速度慢、安全性差,所以现有高层建筑一旦火灾发生时,用楼梯疏散会耽误宝贵的时间,使得逃生疏散效率也很低,严重影响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国内外已有部分建筑做消防逃生保护袋,但都是单层疏散通道,实际疏散距离短、速度慢、安全性差;对于高层建筑逃生来说可靠性和逃生速度太慢,且不能迅速逃离到火灾发生层的分隔层的下一层,国内尚无高层建筑消防逃生安全绳系统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合高层建筑消防逃生,有效解决高层建筑逃生通道单一疏散效率低下的实际问题,空间体积小,使用方便,工作流程简单,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的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 高层建筑每三层为一个单元,在阳台上安装一个逃生通道,每层的阳台上都设有一个逃生通道入口,每隔三层错位一次,根据高层建筑楼层的层数设置逃生通道的数量;
b) 一个单元的第三层楼房的阳台地面上垂直安装有梯形防火安全袋,阳台顶上固定安装有减速装置,下一个单元第三层楼房阳台地面上设有弹性缓冲板和导向轮,所述减速装置和导向轮中间装有逃生绳,所述逃生绳上设置有防滑结;
c) 在一个单元的第三层楼房的阳台上通过握住逃生绳,滑入逃生通道口,经过梯形防火安全袋,安全降落在下一个单元第三层楼房阳台地面上设置的弹性缓冲板上,实现一次逃生循环,由此类推到达地面。
所述逃生通道口为直径600mm的圆形。所述每层楼阳台上都设有应急灯和绿色指示灯。所述梯形防火安全袋由防火纤维弹性布制成。所述梯形防火安全袋和每层楼层的地面之间的密封口由弹性不燃材料密封固定。所述减速装置和梯形防火安全袋实现下落速度控制在2.8~3m/s。所述逃生绳的直径为15-30mm。所述梯形防火安全袋2顶部直径为600mm,尾部直径为4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逃生时间短:相对于普通消防疏散楼梯节约了大量时间,有效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2)使用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与常规高层建筑消防逃生方法相比,本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设有减速装置、梯形防火安全袋和弹性缓冲板使用安全。
(3)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每层设有逃生通道口,有效防止恐慌踩踏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减速装置1、梯形防火安全袋2、应急灯3、逃生绳4、弹性缓冲板5、密封口6、导向轮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发明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主要由减速装置1、梯形防火安全袋2、应急灯3、逃生绳4、弹性缓冲板5、密封口6、导向轮7和防滑结8构成。
本发明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 高层建筑每三层为一个单元,在阳台上安装一个逃生通道,每层的阳台上都设有一个逃生通道入口,每隔三层错位一次,根据高层建筑楼层的层数设置逃生通道的数量;
b) 一个单元的第三层楼房的阳台地面上垂直安装有梯形防火安全袋2,阳台顶上固定安装有减速装置1,下一个单元第三层楼房阳台地面上设有弹性缓冲板5和导向轮7,所述减速装置1和导向轮7中间装有逃生绳4,所述逃生绳4上设置有防滑结;
c) 在一个单元的第三层楼房的阳台上通过握住逃生绳4,跳入逃生通道口,经过梯形防火安全袋2,安全降落在下一个单元第三层楼房阳台地面上设置的弹性缓冲板5上,实现一次逃生循环,由此类推到达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8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