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红外加热模内转印注塑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8766.8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徐奎斌;李超芹;吴西磊;刘莉;李荣勋;孙立水;丁乃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海科模内装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加热 模内转印 注塑 成型 方法 | ||
1.一种远红外加热模内转印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注塑机开模,送膜机将膜片输送到凸模与凹模之间指定位置;
(2)机械手带动远红外加热板运动到膜片正前方指定加热位置,加热、软化膜片;
(3)压模板将膜片压紧在凹模上,膜片与凹模型腔形成密闭空间,然后抽真空将膜片吸附在凹模型腔表面上;同时,机械手带动吸盘运动到已成型塑件正前方指定位置,吸附、取走塑件,并回到待机位置;
(4)注塑机合模、注塑、保压、冷却,进入下一个转印注塑成型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加热模内转印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红外加热板由若干个远红外加热片安装在同一基座上组成;所述远红外加热片为嵌入烧结式陶瓷远红外加热片,由远红外发射涂层、电阻丝、基体、绝热层及温度传感器构成;所述远红外加热片为正方形,边长为100~150mm之间,辐射率>0.9,功率为300-400瓦;所述远红外加热片之间的安装距离为6-8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红外加热模内转印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加热片之间的安装距离为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加热模内转印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加热板表面形状与塑件相同或接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加热模内转印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加热板加热时,加热板正面温度为300±5℃;同时为防止温度过高而损伤机械手,所述远红外加热板背面温度不超过60℃,能实现实际膜片加热后温度达到180-2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加热模内转印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加热板与吸盘都固定在同一机械手上,机械手通过数据信号线与注塑机相连接;且所述远红外加热片2个或多个一组,串联连接,并分别通过加热及温控信号线与注塑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红外加热模内转印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加热板包括:加热板包角(1)、远红外加热片(2)、连接件(3)、加热板基座(4)、基板(5)、电缆插座安装板(6)、电缆插座(7)、卡夹(8)、卡簧(9)、螺钉(10)、感温电缆(11)、加热电缆(12);远红外加热板通过四个顶角上的加热板包角(1)及螺钉(10)加以固定,并通过连接件(3)固定在注塑机机械手上,远红外加热板上设置有六个远红外加热片(2),每两个远红外加热片(2)为一组,串联连接共3组,每组远红外加热片之间的距离为6mm;每组远红外加热片分别通过卡簧(9)与卡夹(8)固定在基板(5)上,基板(5)共三块,并通过螺钉(10)依次固定在加热板基座(4)上;电缆插座(7)通过螺钉(10)固定在电缆插座安装板(6)上,电缆插座安装板(6)通过螺钉(10)固定在加热板基座(4)上;加热片加热电缆(12)和感温电缆(11)通过电缆插座(7)与注塑机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青岛海科模内装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科技大学;青岛海科模内装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876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