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全营养多维配方有机肥料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8815.8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3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峰;刘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军峰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李荣文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营养 多维 配方 有机肥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肥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化肥用于农作物后虽然提高了产量,但是副作用也相当大,如土壤贫瘠、板结、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有害物质残留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越来越关注,对无公害和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很大,农作物中施用有机肥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但是现有有机肥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如不易被农作物吸收、不容易保存、肥效短、肥料养分利用率低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营养多维配方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绿色环保,肥效营养全面,可以短时间内分解吸收,保持土壤水分,容易保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活性全营养多维配方有机肥料,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物质组成:活性炭 1~30%,有机碳1~90%,发酵处理过的动物粪便 1~50%,羽毛粉 1~90%、味精渣1~40%,淀粉渣1~30%、糖渣1~45%,高岭土1~l0%,沸石粉1~30%。
优选的活性全营养多维配方有机肥料,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物质组成:活性炭 1~10%,有机碳5~60%,发酵处理过的动物粪便 5~30%,羽毛粉 5~20%、味精渣1~20%,淀粉渣1~15%、糖渣1~15%,高岭土1~l0%,沸石粉1~15%。
更优选的活性全营养多维配方有机肥料,原料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物质组成:活性炭 4%,有机碳 50%,发酵处理过的动物粪便 10%,羽毛粉10%、味精渣 5%,淀粉渣8%、糖渣7%,高岭土 5%,沸石粉 1%。
有机碳中有机质的质量含量不低于50%、腐植酸的质量含量不低于40%,1~20%的钾,1~10%的氮磷钾,1~10%的微量元素。
活性炭为椰壳粉碎后得到的椰糠压缩成的椰糠砖。
动物粪便为鸡粪或牛粪。
活性全营养多维配方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各个原料粉碎至50~80目;(2)第一次造粒:将活性炭造粒制成膨胀核心,粒径为1~2mm;(3)将除沸石粉以外的其余物料搅拌混合均匀;(4)第二次造粒:将步骤(2)得到的活性炭颗粒与步骤(3)的混合物料进行造粒,粒径为1.5~4mm;(5)将沸石粉用水调成沸石浆,对步骤(4)得到的颗粒进行喷浆包衣;(6)烘干;(7)检测、计量、包装。
造粒在转鼓造粒机中进行。
不同作物不同环境不同土壤根据植物所需养分一亩地广谱性施用约50公斤作为基肥深耕,也可根据不同环境和土壤养分可作为追肥,做追肥一亩地约30公斤。
活性炭为椰壳粉碎后得到的椰糠压缩成的椰糠砖,制备肥料过程中将其粉碎进行第一次造粒制成膨胀核心,粒径为1~2mm,再与其余原料进行第二次造粒制成粒径为1.5~4mm的颗粒,施肥后椰糠颗粒遇水膨胀起到颗粒分解和土壤保水的作用。
活性炭为椰壳粉碎后加工成的粉末,它结构疏松、孔隙大、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它通常使用浓度为 0.5~l0g/L,可以吸附非极性物质和色素等大分子物质,具备离子交换性、吸附分离性、催化性、热稳定性、耐酸性、可逆脱水性、导电性以及包胶气体等特性。
淀粉渣是做玉米淀粉的剩余废料,黑色、粉状,含有机质85%以上,含氮+磷+钾量4%。味精渣为制作味精的剩余渣料。糖渣是从玉米中提取葡萄糖后剩余的废弃物残渣,主要起粘合剂的作用并含丰富的氮磷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军峰,未经王军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88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