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8878.3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5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宁涛;张小蓉;吴晓波;孔祥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4;H04B7/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天线 自适应 波束 形成 方法 | ||
1.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集员滤波算法步骤、一个部分更新算法步骤、一个仿射投影算法步骤和一个约束自适应滤波算法步骤:
集员滤波算法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S101:由集员滤波算法得到基于集员滤波的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SM-NLMS算法;
S102:由基于集员滤波的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SM-NLMS算法得到基于集员滤波的仿射投影算法SM-AP算法;
S103:由基于集员滤波的仿射投影算法SM-AP算法得到基于集员滤波的约束仿射投影算法SM-CAP算法;
部分更新算法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S201:由部分更新算法得到选择性部分更新的归一化最小均方误差算法SPU-NLMS算法;
S202:由选择性部分更新的归一化最小均方误差算法SPU-NLMS算法得到基于集员滤波的部分更新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SM-PU-NLMS算法;
S203:由基于集员滤波的部分更新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SM-PU-NLMS算法得到基于集员滤波的部分更新约束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SM-PU-CNLMS算法,或者由基于集员滤波的部分更新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SM-PU-NLMS算法得到基于集员滤波的选择性部分更新仿射投影算法SM-SPU-AP算法,再由基于集员滤波的选择性部分更新仿射投影算法SM-SPU-AP算法得到基于集员滤波的选择性部分更新约束仿射投影算法SM-SPU-CAP算法;
仿射投影算法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S301:由仿射投影算法得到可变重用数的仿射投影算法;
S302:将可变重用数的仿射投影算法与集员滤波算法、线性约束自适应算法结合,得到三种可变重用数的集员约束仿射投影算法:基于集员滤波的动态输入信号阶数约束仿射投影算法SM-DS-CAP算法、基于集员滤波的按一定比例选择回归量的约束仿射投影算法SM-SR-CAP算法和可变数据重用因子集员约束仿射投影算法SM-CAPvdr算法;
约束自适应滤波算法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S401:由约束自适应滤波算法得到约束最小均方算法CLMS算法;
S402:由约束最小均方算法CLMS算法得到基于集员滤波的约束最小均方算法SM-CLMS算法;
S403:由约束最小均方算法CLMS算法得到约束仿射投影算法CAP算法,再由约束仿射投影算法CAP算法分别得到基于集员滤波的约束仿射投影算法SM-CAP算法和基于集员滤波的随机早期检测约束仿射投影算法SM-REDCAP算法;
S404:由基于集员滤波的约束最小均方算法SM-CLMS算法、基于集员滤波的约束仿射投影算法SM-CAP算法和基于集员滤波的随机早期检测约束仿射投影算法SM-REDCAP算法得到时变误差边界的基于集员滤波和线性约束的波束形成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华圆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88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