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0703.6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0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瑶 |
主分类号: | A61K33/36 | 分类号: | A61K33/36;A61K9/06;A61P31/14;A61K33/00;A61K33/06;A61K33/24;A61K33/26;A61K3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药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剂。
背景技术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痄腮,俗称“猪头疯”、“蛤蟆瘟”、“对耳风”等,是春季常见,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对于新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剂的寻找从未停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剂。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剂,它可以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水银30-100份、铅丹18-28份、白矾10-30份、火硝10-18份、皂矾10-18份、砒霜6-12份和自然铜9-12份。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药剂可以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水银50份、铅丹22份、白矾20份、火硝15份、皂矾15份、砒霜10份和自然铜10份。
优选地,所述药剂可以为膏剂。
本发明利用中药材中的矿物药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矿物药在中药领域非常常见,例如参见《地球》2000年02期,矿物药分类体系探讨,其中综述了本领域中使用的一些矿物药。
本发明所述的药剂的组方合理,疗效明确,可有效地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本发明膏剂的制备
取铅丹22克,置于锅内加热至熔融,加入水银50克,然后冷却至固态,加入白矾20克、火硝15克、皂矾15克、砒霜10克和自然铜10克,粉碎,过80目筛。加入香油10克调成糊状,高压蒸汽消毒灭菌,附着于医用无纺胶布中间,然后切割为10块膏剂1。
实施例2
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膏剂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水银30克、铅丹18克、白矾30克、火硝18克、皂矾10克、砒霜12克和自然铜12克。
实施例3
按照和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膏剂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水银100克、铅丹28克、白矾10克、火硝10克、皂矾18克、砒霜6克和自然铜9克。
实验例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学专科院校教材《内科学》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制定(王慕狄、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1-202.):①流行病学接触史,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晚冬早春多见。②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痛等。③腮腺肿大或领下腺肿大、触痛。④躯干偶见红色丘疹或尊麻疹。⑤从患者唾液、尿液或血中可分离出腮腺病毒。
选取60例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2岁-15岁,平均年龄11岁。
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使用膏剂1-3进行治疗。使用时,每个患者使用一副膏剂涂覆于患处,每24小时更换一次,连续治疗6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标准如下
治愈:体温降至正常,头痛、肌痛消失,腮腺肿痛消失。显效:体温明显下降,腮腺肿痛明显减轻。有效:体温有所下降,腮腺肿痛缓解。无效:体温持续增高,腮腺肿痛不缓解或加重。
治疗结果
在治疗后,结果如下:
膏剂1组:治愈18例,显效2例;
膏剂2组:治愈4例,显效8例,无效8例;
膏剂3组:治愈5例,显效9例,无效6例。
在治疗过程所有患者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瑶,未经李俊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0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