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1397.8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4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任万军;李兰平;邓飞;康银红;陈勇;王丽;周伟;胡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62501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畦沟式 水稻 栽培 方法 | ||
1.一种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稻田分成若干宽度相等的畦面(1),相邻两个所述畦面(1)之间由畦沟(5)隔开;
2)在每个畦面(1)的正中拉一根带穴距标识的秧绳(3),且穴距为L5;
3)站在畦沟(5)中进行抛栽,每个畦面抛n行秧苗(2),其中,一边从秧绳处抛起,直至一侧畦边,抛(n+1)/2行;另一边距离秧绳一个行距抛起,至另一侧畦边,共抛(n-1)/2行,且n为奇数,相邻两行秧苗之间的距离为L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畦面宽度通过以长度为L1的竹块为尺子进行测量,并在竹块的两端拉起秧绳,用脚沿秧绳踩出界线,然后用锄头或其他工具沿界线的一侧开宽度为L2的畦沟(5),畦面(1)的宽度为L1-L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n=7,L1=210cm,L2=30-40cm,L3=27-32cm,L5=17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01)前作收获后,淹浅水施基肥后旋田,耕作深度13-17cm,待田间水分落干到零星积水时执行步骤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30~40天的中苗秧,配套前作为早茬口田,此时秧苗叶龄为4~5叶,秧本比为1:20~30,采用旱育保姆包衣或壮秧剂拌土培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40~60天的大苗或超长秧龄秧苗,配套前作为迟茬口田或满足等雨栽秧田,此时秧苗叶龄为6~8叶,秧本比为1:10~15,除用旱育保姆包衣或壮秧剂拌土外,在一叶一心期,每平方米秧床用0.5mg/L多效唑药液0.15kg~0.3kg喷苗促蘖控长,视苗情在二叶一心期用尿素10g/m2-15g/m2兑水3kg/m2-5kg/m2喷施,根据苗情分次追肥,移栽前3-4天每平方米秧床施15g尿素。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之后还包括步骤4)在抛栽后一周内,灌水保持畦面湿润,并保持畦沟内有水;
一周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两次灌水之间,自然落干通气,并在10-11叶期或群体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直至拔节后幼穗开始分化,进行分次晒田,先轻后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第一次轻晒田晒至田面不裂缝、不陷脚时复水,水层深度3~4cm,在经历约5~7天水分自然落干后,进行第二次重晒田,晒田程度达到田边发白,中间不发白,田面泛白根为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幼穗分化前的晒田期间遇阴雨,田面未晒板实,到幼穗开始分化时还陷脚,继续进行多次轻凉田。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畦沟式水稻定抛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之后还包括步骤5)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后25天进行浅水勤灌,以浅水层和湿润为主,并避免使土壤再次恢复到陷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139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周边槽的笔筒
- 下一篇:一种手工蓝印花布印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