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黄连木籽制油后剩余的饼粕酿造酱油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1579.5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2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姚东阳;陈涛;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德融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38 | 分类号: | A23L1/2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3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黄连木 籽制油后 剩余 酿造 酱油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黄连木籽制油后剩余的饼粕酿造酱油工艺。
背景技术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别名药木、药树、楷树、药瘤木等,属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天然分布于北纬18°09′~40°09′,东经96°52′~123°14′之间的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一般生长在海拔2000m以下地段,海拔400~800m较为集中。在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华中、华东、西北20多个省市区均有分布。
黄连木具有深根性,耐干旱瘠薄,主根发达,抗风能力强,在微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均能生长,有利于广泛栽培,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幼时耐阴,有利于营造混交林和改造低产林分;成年喜光,可作建群树种培育高产纯林。对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抗性较强,有利于净化城乡矿区空气。黄连木林相变化丰富优美,还可作景观树栽植。黄连木病虫害少。影响黄连木生长结实的主要病虫害有黄连木尺蠖、缀叶螟和种子小峰,可以采用人工、物理或生物化学方法防治。尤其是种子小峰,可以通过连年采集果实自然除治。
黄连木雌雄异株,在自然状态下授粉雄株数量充足,不仅形成可大量结实的优势种群群落,散生单株籽实产量也较高。自然状态下胸径15cm的黄连木,单株果实产量一般为50~75kg。按平均密度600~825株·hm-2折算,单位面积果实产量为41.25~45.00t·hm-2;胸径30cm以上的大树,单株年产可达250kg。同时,自然条件下黄连木不仅籽实产量高,而且生命周期和结果期长,可达上百年,有利于长期经营。
黄连木单个果实直径约6mm,每果枝结籽几十到几百粒,可通过采集果枝进行采果。黄连木新鲜成熟果实主要成分含量为:水31.68%,可溶糖1.98%,淀粉3.27%,油脂41.96%,可溶蛋白0.9%,总蛋白8.58%,其余为粗纤维等。
黄连木籽不含生物抗性组分,取油后的饼粕蛋白质含量丰富,可做动物饲料使用,也可在其他应用领域,部分或全部代替大豆饼粕使用。例如酿造酱油。
酱油是一种富有营养价值的,以粮油和其副产品为原料,经过酿造工艺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产品。每100mL酱油中含有可溶性蛋白质约7~10g,其中氨基酸约占60%,且氨基酸品种齐全,比例适当。每100mL酱油中还含有3~4g糖以及较多的B族维生素、丰富的磷脂、多种有机酸,它是咸、甜、鲜、酸、苦五味调和,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
酱油的生产方法主要以发酵工艺的类型来区分。酱油发酵工艺的种类较多,将成曲加入多量盐水,呈浓稠的半流动状态的混合物称为酱醪;将成曲拌加少量盐水,使呈不流动状态的混合物,称为酱醅。根据醪和醅的状态不同可分为稀醪发酵、固稀发酵、固态发酵,根据加盐多少的不同又可分为有盐发酵、无盐发酵,根据发酵温度状况又有常温发酵及保温发酵之分。各种发酵方式各有优点,成品酱油风味上也有所不同。
据酿造酱油国家标准GB18186-2000,我国酿造酱油产品按其生产工艺的不同,划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高盐稀态发酵工艺酱油(含固稀发酵工艺酱油);另一类是低盐固态发酵工艺酱油。第一类酱油产品基本上采用我国传统发酵工艺生产,第二类酱油产品则基本上采用速酿工艺生产。
酱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它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酱油及酱类酿造调味品生产最早发明于我国,始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酱油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有清酱、豆酱、酱汁、豉油、淋油、晒油等。最早使用“酱油”这一名称是在宋代至明代万历年间,公元八世纪著名的鉴真和尚将其传入日本,后逐渐扩大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酱油产销量最多的国家。我国年产酱油总量高达500多万吨,但是占总量90%的酱油是由发酵期不足一个月的速酿工艺(低盐固态工艺)生产的,而且占酱油总量中的70%~80%是三级酱油,即国家标准GB18186-2000中最低一级标准的酱油。由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的高品质酱油(一般发酵期在4~6个月)仅占酱油总产量约10%。目前的产量虽然少,但发展势头很好,国内不少的知名酱油生产企业,都在相继投入大量资金,扩大采用传统发酵工艺的酱油产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酿造酱油的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的消费者更加重视酱油的风味、质量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德融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德融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1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