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管控制式并联气路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21719.9 申请日: 2013-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3089401A 公开(公告)日: 2013-05-08
发明(设计)人: 张开强;胡振;叶兵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F02B37/007 分类号: F02B37/007;F02B37/12
代理公司: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代理人: 郭国中
地址: 200240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接管 控制 并联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涡轮增压系统,特别是一种可以实现涡轮增压器串联工作的连接管控制式并联气路系统。

背景技术

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和能源危机,提高功率密度,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成为内燃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涡轮增压不仅是强化内燃机的最有效手段,而且同时实现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的目的,已经成为现代内燃机技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但是,受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流动特性的影响,对于传统的单涡单压系统,压气机只能在比较窄的高效率区工作,限制了涡轮增压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如果发动机需要运行高压比工况,单级涡轮增压系统也很难满足要求,往往需要通过复杂的两级增压系统来实现。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25774.0,专利名称:大小涡轮增压器串并联可调高增压系统,该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方案中,通过多个控制阀的开关控制,可以实现两个增压器的串并联可调;但是此发明由于用到多个控制阀,结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连接管控制式并联气路系统,可以实现一个增压器的单级工作和两个增压器的并联工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第一压气机进气管、第一压气机、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发动机排气管、第一涡轮、第一涡轮排气管、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第三贯穿管、容积腔、移动体、弹簧、第二压气机进气管、第二压气机、第二压气机排气管、第二涡轮进气管、第二涡轮、第二涡轮排气管和第二连接轴,第一压气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第一压气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涡轮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口、第一涡轮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一压气机与第一涡轮通过第一连接轴同轴相连,第一压气机进气管的进气口、第二连接管的出气口、第一涡轮排气管的出气口均与容积腔的上壁面连通,第三连接管的出气口、第二压气机排气管的出气口、第四连接管的进气口、第二涡轮进气管的进气口均与容积腔的下壁面连通,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强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第三贯穿管均贯穿移动体的上下两壁面,第二压气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第二压气机进气管的出气口、第二压气机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二涡轮的进出气口分别与第二涡轮进气管的出气口、第二涡轮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第二压气机与第二涡轮通过第二连接轴同轴相连,第二连接管的进气口与发动机排气管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容积腔的左壁面相连通,移动体的左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的左壁面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第一压气机进气管、第一涡轮排气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三贯穿管、第二压气机排气管、第二涡轮进气管均为圆管且内径相等,第一贯穿管、第二贯穿管均为圆管且内径相等,第一贯穿管的内径大于第三贯穿管的内径。

在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中,移动体可以容积腔内左右移动。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高时,移动体左侧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高,移动体向右移动并拉伸弹簧,第一压气机进气管、第一贯穿管、第三连接管相连通,第一连接管、容积腔、第二压气机排气管相连通,第一涡轮排气管、第二贯穿管、第四连接管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第三贯穿管、第二涡轮进气管相连通,第一压气机、第一涡轮、第二压气机、第二涡轮同时工作,两个增压器并联。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低时,移动体左侧的容积腔内压力也较低,在弹簧的拉伸力作用下移动体向左移动,第一压气机进气管、第一贯穿管、第三连接管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第二压气机排气管相隔断,第一涡轮排气管、第二贯穿管、第四连接管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第二涡轮进气管相隔断,仅第一压气机和第一涡轮同时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控制策略简单,适用于各种气缸数的涡轮增压系统,能实现单增压器工作模式和双增压器并联工作模式的切换。在低速工况单个增压器工作时进气压力较多,燃烧较好;在高速工况两个增压器并联时泵气损失较小,油耗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17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