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酸钙/胶原蛋白复合生物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2104.8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5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朱雪诞;陆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A01G9/02;A01G27/00;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钟玉敏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钙 胶原 蛋白 复合 生物 陶瓷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在水利工程的生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刚性护岸的生态柔化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的河道治理一直以“除水害、兴水利”为目标努力,为满足人们对于防洪、排涝、供水、灌溉、娱乐、航运等多种需求,大部分河道采取了安全性好的硬质护岸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意识到刚性护岸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阻隔水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联系,改变了自然河岸的生态功能及结构,破坏了河道的生态过程,从而降低河道的自净能力,水体污染无法改善。人类活动造成河道生境不连续,生态系统不完整,生态多样性低,不能发挥河道原有的净化、缓冲、景观等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且易受外界干扰,从而导致水生态及水环境恶化。为了纠正人类活动的影响,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很多城市已开始开展河道生态治理试点。由于已建的护岸特别是市区河道的护岸大多是刚性护岸,各地区无法在短期内全部拆除更换为亲水型的生态护岸,因此,正逐步探索科学合理、经济性好的刚性护岸治理技术。
目前,刚性护岸柔化技术主要为两类,一类为从挡墙后的堤顶种植垂藤植物,悬挂遮住硬质挡墙,受硬质挡墙后的堤顶布置影响,若防汛通道紧邻挡墙,则无法实施该技术;另一类是在挡墙边种植少量的挺水植物,利用植物的枝叶挡住硬质挡墙,但在水深较深的河道则无法实施。同时河道水深较深时,受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河道难以恢复沉水植物,故水体净化能力差。上述两类技术均较为单一,受陆域及水域等多个因素影响,无法构建陆生、挺水、沉水植物全系列过渡带,景观效果和净化效果均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目前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刚性护岸的生态柔化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刚性护岸的生态柔化结构,包括沿护岸基体设置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网格式格栅构成多个格室,支撑框架外设置拦截层;每个格室内均填充有种植基质,水面以上区域种植陆生植物,水深小于30cm的水下区域种植挺水植物,水深为30-100cm的水下区域种植沉水植物。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顶部设置灌溉管,灌溉管通过管道连通河道内设置的潜水泵。
优选地,所述灌溉管为穿孔的管道或者连接有灌溉喷头的管道。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沿竖直方向每隔相等距离设置一灌溉喷头。
优选地,所述潜水泵设置在河道底部或高于河底1m的泵室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顶部设有种植基质,种植基质内种植陆生灌木。
优选地,所述拦截层包括土工网格,所述土工网格外设置有生态膜。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陆域底框、竖直底框、挺水植物栽植底框及沉水植物栽植底框。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刚性护岸生态柔化结构的设置不受河道水深限制,也不受堤顶后道路设置的影响,适用范围广,可通过陆生植物及挺水植物的合理搭配,营造优美的护岸景观;同时利用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的净化功能,对河道水质进行净化,快速修复水生态系统,增强水体的净化功能,持续改善河道水质。具有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维护管理简便等优点,体现生态、低碳、环保等理念,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特别适合在景观要求高、水质净化难、水深比较大的河道内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支撑框架
11 陆域底框
12 竖直底框
13 挺水植物栽植底框
14 沉水植物栽植底框
21 陆生植物
22 挺水植物
23 沉水植物
24 陆生灌木
3 网格式格栅
31 辅助支撑分隔板
4 种植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