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冲程发动机的凸轮室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2324.0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7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孔钊;郭宁;冯可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程 发动机 凸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凸轮室。
背景技术
目前,如同以草木为对象的手提式割草机(剪切机)和背负式作业机,传统的二冲程和四冲程小型通用发动机,作为驱动作业人员自己手提或者背负着进行作业的作业机的发动机,已经被广泛使用。由于污染物排放规定变的越来越严格,所以将驱动源从二冲程更换为四冲程发动机的需求日益提高。然而,四冲程发动机具有更复杂的润滑系统,这使得发动机在以倾斜角度运行时不太起作用。润滑成为每个发动机厂商的主要设计问题,现在仅有本田公司按欧洲专利第EP835987号专利技术用于批量生产的可在各种倾斜角度下工作的四冲程发动机。该技术采用特殊油箱围绕安装在曲轴上的旋转刀片以产生油雾,但是按此方式设计发动机更宽,更重,成本更高。另外FUJIROBIN公司的美国专利第US6213079号揭示了带有较为复杂的润滑系统的发动机,特别是气缸体上有较为复杂的油路管道,使加工复杂,成本提高。
此外,市场上还出现另一种汽油机,其设置的凸轮室是利用气缸的外壁作为底面、并环绕底面设置侧壁,形成了凸轮室,因此凸轮室的底面是弧形及有沟槽,造成部分润滑油容易滞留在其内,不容易回流至储油箱,从而对润滑油的利用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四冲程发动机的凸轮室,能提高其内的润滑油的利用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核心技术方案: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凸轮室,设有底部和回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设有顺滑的平面,所述平面可将所述凸轮室内的润滑油顺畅地导流至所述回流槽。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平面与所述回流槽之间为直接相互贯通。
所述四冲程发动机还包括位于所述凸轮室旁侧的气缸,所述气缸具有圆环状的外壁。
所述底部与所述外壁相邻。
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凸轮室,其两侧分别开设缺口部以便所述气缸的外壁为大致等壁厚。
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凸轮室还包括位于所述底部两侧的侧壁。
所述侧壁设有圆弧部,所述圆弧部与所述回流槽相连。
所述四冲程发动机的凸轮室,其内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部上的齿轮以及凸轮机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凸轮室,不再利用气缸的外壁作为底面,而是单独在外壁上设置一个底部,并且底部设有顺滑的平面,该平面可将所述凸轮室内的润滑油顺畅地导流至凸轮室的回流槽,并避免了润滑油在凸轮室内滞留,故而提高了凸轮室内的润滑油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对应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四冲程发动机的部分立体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立体视图。
图4是图1的另一部分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对应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四冲程发动机10,自上而下大致包括摇臂室1、活塞3、凸轮室5、曲轴室7、阀门室9以及储油箱11。该发动机10内还设有润滑系统(未标号),该润滑系统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本润滑系统,其利用活塞3的往复运动而产生的曲轴室7内的压力变化。当活塞3从下死点向上死点运动时产生的负压,一方面通过设置在曲轴室7和储油箱11之间的通路并在曲轴室7内负压的作用下将润滑油吸入曲轴室7中润滑其内的各零部件(未标号);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曲轴室7和摇臂室1之间的回油通路将已润滑过摇臂室1内各零部件的润滑油吸入曲轴室7。当活塞3从上死点向下死点运动时产生的正压,通过设置在曲轴室7和阀门室9之间的单向簧片阀(图未示)将曲轴室7内产生的油雾压入阀门室9,进入阀门室9的润滑油通过设置在阀门室9和储油箱11之间的孔(图未示)回流至储油箱11,同时进入阀门室9的部分油雾通过设置在阀门室9与凸轮室5底部的孔流入凸轮室5润滑凸轮机构52,该凸轮机构52包括凸轮57以及凸轮从动件59;润滑过凸轮机构52的油雾通过设置在凸轮室5顶部和摇臂室1底部的通路流入摇臂室1继续润滑摇臂室1内各零部件(未标号)。另外在摇臂室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化油器上的空滤器(图未示)相通的通气路的开口端部,此通气路将在润滑油循环中产生的吹漏气排至化油器入口的开口端部,并使得此吹漏气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