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MSOD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2761.2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9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开发区德赛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3/10 | 分类号: | C08G73/10;C05G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msod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MSOD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干旱、盐胁迫、高低温胁迫等逆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在盐碱、干旱、冰冻、涝渍、热害、病虫害和重金属离子等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这种活性氧的积累会导致植物细胞膜的损坏,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降解,从而使植物生产受阻,甚至死亡。逆境胁迫引起的活性氧的积累可以通过抗氧化酶系统来消除,即植物抗胁迫能力的提高与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有关。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等。
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一种重要的活性氧清除酶,被认为是植物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抗氧化酶,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几乎参与了生物体中所有的对抗各种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其活性水平对植物抗逆性有着重要影响,它能保护植物,抵抗外界环境的胁迫。可见,在胁迫条件下对植物施加外源SOD是提高植物抗逆性能的有效途径,但是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分子量大、不易渗透细胞膜、在生物体内半衰期短、具有异体抗原性及价格昂贵等缺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很大限制。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根据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部位结构设计和合成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Model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m, MSOD),以弥补天然SOD的不足。CN 100347180C公布了一种以氨基酸短肽为配体的模拟SOD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以氨基酸短肽为配体的模拟SOD化合物具有以下化学式:
其中,M选自Mn、Mg或其他过渡金属元素中的一种;X为0~2;n为5~7。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阶段,制备氨基酸螯合物:将L-天冬氨酸或D,L-天冬氨酸中的一种和金属化合物按2.0:0.8~2.0:1.5的摩尔比,在水溶液中于40~100℃反应2~8小时后进行提纯处理;(2)第二阶段,制成短肽为配体的模拟SOD化合物:将来自步骤(1)的提纯后产物于160~260℃再缩聚反应2~10小时,即得到白色或浅棕色模拟SOD化合物。该发明得到的模拟SOD化合物为单一化合物,虽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水溶性,以及良好的稳定性,但是在农业中应用时需要将其配制成溶液,使用步骤繁琐,且功能也较为单一,仅致力于增强农作物的抗逆性能。此外,该发明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提纯处理,容易产生三废,造成环境污染。
高分子通报2004年第4期中的《聚天冬氨酸铁(II)、聚天冬氨酸锰(II)配合物合成与清除作用》(李金等),公开了聚天冬氨酸铁配合物和聚天冬氨酸锰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取聚琥珀酰亚胺(平均分子量约为3000)溶于氨水中,用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4;另取硫酸亚铁或取硫酸锰溶于蒸馏水。将两种溶液混合,恒温60℃,搅拌4h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用乙醇洗涤,抽滤后将固体产物用蒸馏水溶液洗涤,然后再用乙醇沉淀提纯。该制备方法得到的也是一种单一型的固体MSOD,且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提纯,不但步骤繁琐,还易产生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农业肥料中应用的、不但具有提高农作物抗逆性,而且在逆境条件下也利于农作物对肥料及其它营养成分 吸收的复合型MSOD及其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型MSOD,包括聚天冬氨酸钾和聚天冬氨酸锰,所述聚天冬氨酸钾和聚天冬氨酸锰的摩尔比为30:1~50:1。
一种复合型MSOD的生产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A、聚琥珀酰亚胺的制备:将工业级固体L-天冬氨酸加热到200℃~250℃直接聚合,聚合时间为2.0h~3.0h,得到聚琥珀酰亚胺;
B、水解:将步骤A所制得的聚琥珀酰亚胺加入到水解釜,然后向水解釜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再向水解釜中加入氢氧化钾,控制温度在50℃~80℃,水解时间为1.5h~5.0h,得聚天冬氨酸钾溶液,物料加入量按质量份数计为:聚琥珀酰亚胺10份,水20份~25份,氢氧化钾5份~6份;
C、溶液pH值调节:向水解釜中加入酸性溶液,调节步骤B所得的聚天冬氨酸钾溶液的pH值至6.5~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开发区德赛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开发区德赛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