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电池箱防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3819.5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8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夏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K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003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电池 箱防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电动汽车底盘换电系统中的快换电池箱。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开发热点,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重点,各大汽车企业都在投入巨资进行研发。现有的电动汽车一般采用充电的方式进行电能补充,受充电时间长、续驶里程短等问题的制约,我国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极不理想。因此,快速换电解决方案正在被重视,换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就是电池箱,该电池箱用于安装动力电池。现有的电池箱一般只具备容置功能,在车辆受到撞击时,电池箱的箱体极易受到冲击而变形,造成动力电池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护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电池箱防撞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防撞结构,包括箱盖(1)和箱体(2),所述箱盖(1)和箱体(2)均为矩形,两者固定在一起,组成密闭的空间,在所述箱盖(1)的下方设有防撞圈(4),该防撞圈(4)环绕并固定在箱体(2)的外面。
本发明在箱体的外面设置防撞圈,该防撞圈起防护的作用,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防撞圈抵御冲击能量,通过防撞圈的变形来减小冲力,从而避免了箱体发生损坏,能够有效保护箱体内的动力电池。防撞圈环绕在箱体外,不管箱体受到周侧哪个方向的撞击,防撞圈都能起到防护的作用,这样能够全方位对箱体进行防护,能进一步提高防撞效果。
所述防撞圈(4)的截面为“U”形,“U”形的开口朝向箱体(2)对应的周侧壁,并且防撞圈(4)通过焊接与箱体(2)的周侧壁相固定。以上结构一方面造型简单,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另一方面,当受到冲击时,防撞圈的变形量大,相应地抵御冲击的能力强,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动力电池的防护能力。
在所述防撞圈(4)内设有缓冲筋(6),该缓冲筋(6)为波形,并环绕在箱体(2)的外面,所述缓冲筋(6)与防撞圈(4)及箱体(2)均固定连接在一起。缓冲筋设置在防撞圈内,在受到冲击时也能够变形抵御冲击,以进一步增加防撞圈的防护能力;缓冲筋为波形,变形量大,抵御冲击的能力强。
在所述箱体(2)的底部设有一排加强筋(10),加强筋起增加强度的作用,使电池箱的整体刚度更好,不会发生变形或损坏。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保护电池箱内的动力电池不受损坏,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强度高,刚性好等特点,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仰视图。
图5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6为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箱盖1位于箱体2的上方,并且箱盖1和箱体2均为矩形。所述箱盖1上端封闭下端敞口,而箱体2上端敞口下端封闭。所述箱盖1周侧壁沿竖直面的截面为“L”形,由竖直段1a和水平段1b组成,竖直段1a与水平面相垂直,该竖直段1a的上端与箱盖1的顶壁相连,竖直段1a的下端与水平段1b垂直相连。在水平段1b的下方设有防撞圈4,该防撞圈4环绕在箱体2的外面。所述防撞圈4沿竖直面的截面为“U”形,“U”形的开口朝向箱体2对应的周侧壁,并且防撞圈4通过焊接与箱体2的周侧壁相固定。在所述防撞圈4内设有缓冲筋6,该缓冲筋6为波形,并环绕在箱体2的外面,所述缓冲筋6与防撞圈4及箱体2均固定连接在一起。防撞圈4和缓冲筋6在箱体2的外面起防护的作用,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防撞圈4和缓冲筋6通过变形抵御冲击能量,能够有效保护箱体2内的动力电池。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在防撞圈4的顶部固设有一圈螺套5,这圈螺套5环绕在箱体2的外面,且两相邻螺套5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每个螺套5均配备有一颗螺钉6,该螺钉6穿过箱盖1周侧壁水平段1b上的过孔并伸入对应的螺套5中,将箱盖1和箱盖2固定在一起,使箱盖1与箱体2组成密闭的空间,在该密闭的空间用于安装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38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涉水警示装置
- 下一篇:特奇怪轻小籽粒收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