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5734.0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1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裴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F01P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2151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系统通常包括冷却水回路,在冷却水回路中设置用于将冷却水输送至发动机的水泵、用于对从发动机排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用于对散热器进行送风的风扇、通过调节开口比例来对输送至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电子节温器。
在传统的发动机系统中,为将规定温度的冷却水输送至发动机,通常仅利用电子节温器来进行水温闭环反馈控制,即根据冷却水实际温度与冷却水目标温度之差来确定电子节温器的开口比例,在冷却水实际温度高于冷却水目标温度时,增大电子节温器的开口比例以使更多的冷却水在流过散热器后流入发动机,而在冷却水实际温度低于冷却水目标温度时,减小电子节温器的开口比例以使更多的冷却水在不流过散热器的情况下直接流入发动机。
不过,由于闭环反馈控制存在滞后性的问题,因此存在响应速度慢、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度控制方面能提高响应速度、提高控制精度的发动机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方面的发动机系统包括用于将冷却水输送至发动机的水泵、用于对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用于对散热器进行送风的风扇、通过调节开口比例来对输送至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调节的电子节温器。本发明第1方面的发动机系统还包括用于对输送至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控制的水温控制装置,该水温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目标水温计算部,该发动机目标水温计算部用于计算流入发动机的冷却水的目标水温;发动机实际水温检测部,该发动机实际水温检测部用于检测流入发动机的冷却水的实际水温;发动机放热量计算部,该发动机放热量计算部用于计算当前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即放热量;发动机冷却量计算部,该发动机冷却量计算部用于计算当前发动机散失的热量即冷却量;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所述实际水温与所述目标水温之差,并根据所述放热量和所述冷却量之差,来对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开口比例和所述风扇的转速进行统一控制,以使所述实际水温与所述目标水温之差成为0。
本发明第2方面的发动机系统是在本发明第1方面的发动机系统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目标水温计算部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负荷来计算所述目标水温。
本发明第3方面的发动机系统是在本发明第1方面的发动机系统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放热量计算部根据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发动机点火时刻和断油气缸数中的多个量,来计算所述放热量。
本发明第4方面的发动机系统是在本发明第1方面的发动机系统的基础上,所述发动机冷却量计算部根据车速、所述风扇的转速、所述水泵的转速、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开度和外部环境温度中的多个量,来计算所述冷却量。
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系统,由于控制部根据实际水温与目标水温之差,并根据所述放热量和所述冷却量之差,来对电子节温器的开口比例和风扇的转速进行统一控制,以使实际水温与目标水温之差成为0,因此能在发动机的冷却水温度控制方面提高响应速度,并能提高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系统的水温控制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系统的水温控制装置的动作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系统的水温控制装置的动作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系统的水温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动作①~③的流程图,其中,图5(a)表示动作①,图5(b)表示动作②,图5(c)表示动作③。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系统的水温控制装置的动作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系统的水温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动作④~⑥的流程图,其中,图7(a)表示动作④,图7(b)表示动作⑤,图7(c)表示动作⑥。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系统的水温控制装置的动作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动机系统的水温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动作⑦~⑨的流程图,其中,图9(a)表示动作⑦,图9(b)表示动作⑧,图9(c)表示动作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1、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系统1及其水温控制装置2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日立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5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麻醉助推器
- 下一篇:打桩用高频锤头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