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推拉式一中间辊轴承润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5901.1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2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玉林峰;洪昌君;赵政;邢彬;杨犇;张伯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6 | 分类号: | B21B2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肖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推拉 中间 辊轴 润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机中间辊,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推拉式一中间辊轴承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单机架可逆轧机是20辊森吉米尔轧机,该轧机具有很高的轧机刚度、可提供很大的轧制压下力,轧辊包括八根支撑辊、六根二中间辊、四根一中间辊和二根工作辊,其中一中间辊轴向窜动机构可以实现一中间辊的轴向窜动,以改善带钢厚度精度和板形控制能力。一中间辊轴向窜动机构主要由驱动油缸、连杆、U型抓手和推拉式一中间辊组成。这种推拉式一中间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由于U型抓手1在轧机传动侧,换一中间辊时很难观察,为提高换辊效率、避免换辊时一中间辊与U型抓手1出现卡阻现象,一中间辊端部轴承座2与U型抓手1存在1mm的间隙h(如图1所示),而一中间辊轴承采用乳化液润滑,乳化液从U型抓手1的通孔3流经一中间辊轴承座2端部的通孔4进入轴承部位,1mm的间隙造成部分乳化液流失而未进入轴承部位,降低了轴承的润滑效果。
(2)因乳化液为循环使用,乳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铁粉,乳化液润滑轴承时铁粉会导致轴承滚动体产生少量磨损,增大轴承径向和轴向游隙,一定程度上影响轴承使用寿命。
(3)在轧制带钢过程中为控制板型,一中间辊会经常进行轴向窜动,由于一中间辊端部与U型抓手存在1mm的间隙,辊子无法完全实现轴向定位,一中间辊在窜动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冲击力,轴承受到冲击力作用,也会对轴承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一中间辊轴承出现卡阻甚至卡死情况后,一中间辊轴承座随着轧辊一起高速旋转,轴承座与U型抓手产生剧烈的相对摩擦,U型抓手和一中间辊端部会严重损坏,甚至发生熔化粘连情况,不仅会造成设备和轧辊的损坏,也会导致机组长时间停机,影响机组产量。
鉴于U型抓手和一中间辊机械结构及轴承润滑介质的限制,上面所述的四个问题很难加以改善,因此必须从机械结构、润滑介质、工作原理上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拉式一中间辊轴承润滑装置,能够避免造成轴承内部零件的磨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推拉式一中间辊轴承润滑装置,包括分别与一中间辊轴承座的U型抓手和连杆相连的支座、设于支座内的带油雾通路的气缸,带油雾通路通过气缸一端穿过U型抓手,与一中间辊轴承座的润滑通道相连通。
所述的气缸包括缸筒、设于缸筒两端的前、后端盖、设于缸筒内的活塞杆,活塞杆一端伸出前端盖,且内部设有与润滑通道相连通的油雾输出管,前、后端盖上还分别接有油雾进、出管,油雾进、出管与油雾输出管相连构成油雾通路。
所述的活塞杆一端还连接有耐磨铜块,油雾输出管一端延伸至耐磨铜块,并贯穿耐磨铜块,U型抓手上开有供耐磨铜块穿过并与一中间辊轴承座相接触的通道。
所述的油雾进、出管的一端通过设置电磁换向阀并连通至油雾润滑气源。
所述的电磁换向阀与油雾润滑气源之间还连接有一测压支路,测压支路上依次设有压力表、高压报警压力继电器和低压报警压力继电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推拉式一中间辊轴承润滑装置包括分别与一中间辊轴承座的U型抓手和连杆相连的支座、设于支座内的带油雾通路的气缸,带油雾通路通过气缸一端穿过U型抓手,与一中间辊轴承座的润滑通道相连通。通过将润滑介质由原来的乳化液改为油雾,避免乳化液中含有的铁粉造成轴承内部零件磨损,进而降低轴承使用寿命。通过设置耐磨铜块,能够避免整个U型抓手组件磨损及机组长时间停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中间辊轴承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推拉式一中间辊轴承润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带油雾通路的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油雾通路的供油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5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