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5997.1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3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9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知荣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5/00 | 分类号: | B60C15/00;B60C1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持胎圈芯的紧固力,并且降低嵌合压、提高轮辋组装时的操作性以及胎圈部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轿车用充气轮胎的胎圈芯是将一根或多根胎圈线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卷绕而构成的。另外,为了提高轮胎的各种性能而提出有各种各样的胎圈芯。例如,以轮胎的轻型化为目的而提出胎圈线的一部分采用了有机纤维的胎圈芯(参照专利文献1)、以吸收道路噪声为目的而提出在胎圈芯内部设置有吸收振动用的空隙的胎圈芯(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967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5584号公报
另一方面,近年来,轿车用充气轮胎显著低扁平化,另外即使在爆胎状态下也能够行驶的漏气保用轮胎逐渐增加。因此特别要求提高胎圈芯的紧固力、抑制轮辋错动以及轮辋脱落。对于这样的要求,通常是通过加宽胎圈芯的宽度,或增加配置于胎圈芯的胎圈线的根数来应对。由此提高胎圈芯的紧固力、抑制轮辋错动以及轮辋脱落。
然而,若增大胎圈芯的紧固力,则在轮辋组装时,胎圈部会难以越过设置于轮辋的圈座驼峰,并且在越过圈座驼峰时会增大所填充的空气压力(以下,将该空气压力称为“嵌合压”)。在这样较大的嵌合压下,轮胎的胎圈部在越过圈座驼峰而紧贴于轮辋凸缘面时的冲击变得过大,因此有可能对胎圈部产生损伤从而降低胎圈部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所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将配置于胎圈芯的胎圈线用第一胎圈线和比该第一胎圈线的伸长 率大的第二胎圈线来形成,并且将伸长率大的上述第二胎圈线配置在轮胎径向的最内侧,以此为基本,保持胎圈芯的紧固力并且降低嵌合压,从而提高轮辋组装时的操作性以及胎圈部的耐久性。
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为充气轮胎,在胎圈部配置有胎圈芯,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包括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中,上述胎圈芯由多根胎圈线构成,上述胎圈线包括第一胎圈线和第二胎圈线,其中该第二胎圈线的用式(1)表示的伸长率(α)大于上述第一胎圈线的伸长率,上述第二胎圈线在上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的最内侧至少配置有一根,
伸长率α(%)=ΔL/L×100%…(1)
L:无载荷下的胎圈线长度
ΔL:作用了单位载荷时的伸长量。
并且,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圈芯是将胎圈线层沿轮胎径向重叠多层而构成的,上述胎圈线层由沿轮胎轴向排列的多根胎圈线构成,上述第二胎圈线在轮胎径向的最内侧的胎圈线层亦即最内侧胎圈线层至少配置有一根。
并且,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二胎圈线配置在上述最内侧胎圈线层的轮胎轴向的最外侧。
并且,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或3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最内侧胎圈线层的胎圈线全部是上述第二胎圈线。
并且,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二胎圈线的用式(2)表示的伸长率之差β为20%以下,
伸长率之差β(%)=(α2-α1)/α2×100%…(2)
α1:第一胎圈线的伸长率
α2:第二胎圈线的伸长率。
并且,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二胎圈线的断裂强度是上述第一胎圈线的断裂强度的90%以上。
并且,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一胎圈线是钢丝线,上述第二胎圈线是有机纤维帘线。
并且,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圈芯是将上述胎圈线沿轮胎周向卷绕而形成的,上述第二胎圈线与上述第一胎圈线连接成一体且沿轮胎周向连续。
并且,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方案所记载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第一胎圈线和上述第二胎圈线分别由将多根细丝捻合而成的帘线构成,上述第二胎圈线的捻转结构与上述第一胎圈线的捻转结构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5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