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密和身份识别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6132.7 | 申请日: | 2013-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6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视听 | 申请(专利权)人: | 笔笔发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密 身份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产品领域,尤其涉及数据信息加密、组建局域网络、远程加密控制、身份标识等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大量电子信息产品和应用软件上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人们常用的个人账户中的用户名密码等,仅用户本人知道密码,可以满足用户随时自行使用的灵活需求。但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往往使用常见的标准数据协议,对用户名和密码数据本身不加密进行明码传输,这样的产品开发简单,但信息容易被截取盗用;而数据采用安全性较高的加密算法,如高级加密标准(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或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等可以保护这些数据,但当前仅常见于涉及金融支付等相关领域的用户登录及或支付之时。目前市面上的大量电子信息产品和应用软件上的数据,都有这样的信息安全问题,仍待解决。
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新型技术和产品逐步出现,大量的终端用户和软硬件产品的身份及类型需要标识,同时需要安全保护,目前常见的身份标识方式有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近场支付(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条形码、二维码等,其身份数据标识的功能相对单一,通常仅标识一种或者一类身份信息,很难满足日益增长、门类繁多的复杂网络系统需求,这些问题都仍待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安全及身份标识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利用特定的数据编码格式和加密方法实现数据安全传输,且满足终端用户的身份及类型标识和软硬件产品的身份及类型标识及数据分类、组建局域网络的需要。
利用特定的数据编码格式,实现数据加密、终端用户的身份及类型的标识和软硬件产品的身份及类型的标识,此技术广泛适用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电子产品和软件产品,涉及工业、医疗、军事、航空航天、民用等多个行业。
这种特定的数据编码格式是由多个基本数据编码包构成,每个基本数据编码包由多组不同数据构成,包括用户名组、密码组、类型码组、加密算法组等,这几种数据组构成一个的基本数据编码包,存放在数据库里,所有基本数据编码包构成一个数据库系统,存放在服务器端。终端(如:手机、个人电脑等)和服务器等设备之间,均按照这种数据编码包的格式进行通讯。在每次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这种编码,可以给或者也可以不给这些组数据进行高级加密标准(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或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等多种算法加密,同时也可以采用变换加密算法的方法来加密,实现各个数据编码包的加密传输。
通过读取用户名组、密码组、类型码组、通用数据组、加密算法组等信息,可以实现终端用户的身份及类型标识和软硬件产品的身份及类型标识的需要。如:使用数据编码包中的用户名组、密码组和类型码组等信息给终端用户和软硬件产品做身份识别,用以区分不同身份,进而可以给这些终端用户和软硬件产品按照某种规律进行分类,构成各种不同的用户群和软硬件产品群,或者组建各种不同的终端用户局域网络和软硬件产品局域网络。
若利用这种数据编码包的加密和身份识别特性,在控制系统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实现多种加密近程控制指令和或远程控制指令,满足指令、数据分别分组加密执行的需求。
若在坐标位置信息中加入这种数据编码包,在位置数据传输过程中,既可以做数据加密,又可以把用户和位置信息一一对应起来,构成一个实时的用户、位置数据表,用用户名等信息代表位置信息数据,或用位置信息代表用户名等信息数据,进行各种操作。
若在支付领域加入这种数据编码包,既可以做数据加密,又可以把用户和账户信息一一对应起来,构成一个实时的用户账户、金额数据表,用用户名等信息代表金额数据,或用金额数据代表用户名等信息,进行各种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是如何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笔笔发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笔笔发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6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裁剪机的分区吸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切标机的切刀模辊